新学期,与老师的重逢是最暖心的相遇。就让复旦大学最新一届“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研究生心目中的好导师”的故事继续带着我们,聆听博学睿智的师言师语,体悟历久弥新的师德师风。今天带来复旦大学“师德师风”系列第18篇文章。
一副眼镜,一套熨得平整的质朴衬衫西裤,一部有些老旧的二八大杠,在四季的交替中,一如既往地穿过了复旦校园。这就是深受学子敬爱的航空航天系副教授杨永明。在27年的教学生涯中,杨永明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尽心尽力地履行一名教师“教书育人”之责。
以身作则,育人细致耐心
花白的头发,有些清癯,不急不慢地介绍自己,看起来非常和蔼……作为班导师,杨永明每学期都会定期开几次座谈会,每次开座谈会之前精心准备,让参会的学生有所收获。每学期开学时,学生们都会收到他询问课表的邮件。由此,杨永明对于每名学生的选课情况都十分了解。在班导师座谈会上,他会根据每个同学的选课情况提出学分修读建议,并给出学习指导。他还经常邀请上一学期出国交流的学生,或是在参加假期社会实践的学生分享经历,提供互相交流的平台,帮助学生们拓宽视野。
杨永明熟记班级里每一名学生的名字,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他经常在休息日来走寝,细心询问学生们最近的状况,关心大家在学习上有没有遇到困难,并且提醒大家要注意身体健康,勤于锻炼。他也以身作则,从不落下师生运动会。航空航天系的学生们都对他参加慢骑自行车比赛时用的二八大杠印象深刻。而在其他和年轻人一同竞技的赛场上,他也完全不落后,踢毽子、跳长绳……他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感染着周围的人。
学生们还记得,一年台风来袭,大雨瓢泼,教学楼前的积水已没过膝盖。杨永明是早上的课,许多学生都穿着拖鞋,挽着裤管,姗姗来迟。然而走进教室,却看到杨永明已经早早地到了,依旧一身平整的衬衫西裤,搭配一双干净的皮鞋,微笑着对学生们的迟到表示理解。原来,他为了应对大雨天气,提前准备了替换的裤子和鞋子。
倾心教书,诠释学无止境
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杨永明,是在理论力学的课堂上。这是一门航空航天系学生必修的基础课,其重要性和难度都让学生对它“爱恨交加”。然而那些复杂繁琐的公式推导在杨永明深入浅出的讲解下,比书本更易于理解。每节课,他总是要写满好几黑板,字迹工整,条理清晰,并配上了简洁明了的插图,方便学生们课后复习。同时,他还喜欢用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概念。抽陀螺、滚铁环,他用这些游戏将理论结合实际,让原本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不仅如此,杨永明在课后还会认真总结错误比较集中的题目,并在下一节课堂上进行针对性的讲解,确保学生们掌握每一个知识点。他还会对期中试卷进行详细点评,查漏补缺。
除了日常教学,杨永明也负责带队上海市力学竞赛和全国大学生周培源力学竞赛。他不仅鼓励同学们踊跃报名,还在周末晚上主动抽出时间,为学生们进行针对性的课外辅导。多年来,竞赛队伍取得了不少荣誉。
教学不仅仅停留是在校园内。在每一次的参观或实习活动中,杨永明都会兴致勃勃地为学生们讲解,例如生产中用到的不同零件的作用、机器运转的原理。当遇到他也不清楚的问题,便会虚心地向工程师们请教,身体力行地向学生们诠释着,虚心求知,学无止境。
杨永明老师如是说
“四年间,如果你兢兢业业,潜心学业,攻坚克难,收获满满,那么请你不要居功自傲、裹足不前;如果你得过且过,敷衍了事,历经坎坷,伤痕累累,那么请你不要一蹶不振、自暴自弃。过去的一切即将成为历史,未来等待你去创造。如果你觉得有所成就,那将为你的未来提供有力的支持;如果你觉得遭受打击,那么受伤的你将变得更将坚强。”
“未来的道路也许不会一帆风顺,充满着荆棘和挑战。每个人都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鼓足勇气,面向未来,精神饱满地踏上新的征程。抓住时代造就的历史性机遇,努力开拓进取,打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自己的一份力量。”
杨永明个人简介
杨永明,复旦大学航空航天系副教授,九三学社社员。曾开设《程序设计》、《C语言与数据结构》、《基础力学》、《计算方法》、《理论力学》等课程。2009年9月至2010年6月担任志德书院导师,2010年9月至2013年6月担任希德书院导师,2013年9月至今,担任腾飞书院导师。曾荣获复旦学院2009级优秀导师。
作为主要参加者或负责人,曾先后完成了“高层建筑空间薄壁杆系结构计算程序施工模拟的研制”,“柴油机燃烧过程多维模拟计算程序移植及开发”,“ANSYS程序在高层建筑结构应用中的功能开发”,“ANSYS程序在高层建筑结构应用中的功能开发——ANSYS/ARCH 2.0中文版前处理软件”,“气动加热环境下弹翼热振、热颤振分析方法和计算软件”,“材料动态响应问题研究(之三)——二维拉氏弹塑性流体力学程序编制”,“流体粘性、传热和表面张力对边界近旁空泡行为影响的数值研究”等科研项目。(转自复旦大学网站,编辑王木木、许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