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员风采 > 人物撷英

丝竹清音袅 共谱和谐曲——记社员、上海江南丝竹保护发展研究所所长姚卫平

发布时间: 2017-07-06 作者: 艾晓杰




  6月17日,为弘扬传统民族民间文化,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创新活力,推动社区群众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上海江南丝竹保护发展研究所与徐汇区长桥街道联合举办“2017年全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长三角江南丝竹音乐研讨会”。

  九三学社社员、上海江南丝竹保护发展研究所所长姚卫平与上海民乐团团长顾冠仁、江南丝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陆勤康分别就三个议题作了主题发言。40余名来自江浙沪,以及北京、广东和加拿大等地的音乐专家、民乐团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出席。

  会上,大家直面传承中的问题与难点,探索江南丝竹在当代的发展方向与道路。本次研讨活动开创了传承和发展的崭新局面,也使长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跳出文化管理部门的“小天地”,走向社会化保护的“大格局”。

  江南丝竹是流行于江苏南部和浙江一带的中国民间传统器乐丝竹乐。2006年由上海和江苏太仓共同申报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基于对中外音乐和江南丝竹的爱好,姚卫平多年来自费收集、整理和录制了大量的江南丝竹音乐“原生态”资料。他从2002年开始就与长桥街道合作,以琴会友,从大量的实录曲谱中,系统整理和筛选,于2007年8月推出了首张江南丝竹CD,同年受聘上海市文化人才认证中心首批特聘专家。2009年2月创立上海江南丝竹保护发展研究所,研究所编撰出版了《长桥丝竹》文集,不仅传承了传统技艺,而且也走进社会,在中小学幼儿园设立传承基地,为江南丝竹发展开垦出一片新天地。

  姚卫平组织和参与的“申韵丝竹乐队”还为特奥会献演,在东方讲坛、上海交通大学、徐汇区政协、上海民博会及上海市和徐汇区的许多重大文化艺术活动中展示,受到观众的青睐和好评。近年来,“申韵丝竹乐队”与德国、香港等交响乐团交流,为江南丝竹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2007年,“申韵丝竹乐队”在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上获“优秀展演奖”;2010年获香港国际江南丝竹展演邀请赛一等奖;2012年组织的“新苗丝竹队”在泰国金像奖展演中获2金1银的殊荣;2014年代表中国参加马来西亚的国际艺术节交流演出;2015年在江南丝竹邀请赛上拔得头筹;近期,“申韵丝竹乐队”还受邀进京为CCTV的“风华国乐”录制节目。目前,退休后的姚卫平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江南丝竹”的事业中,他发挥专业特长,对乐器的声学特征进行解析,在指导民族乐器的制作与改革中取得了突破和长足的进步,并为江南丝竹的挖掘抢救、保护整理、传承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技术的支撑。

上一篇:社员齐聪入选第四届上海市名中医

下一篇:参加九三学社首届全国青年论坛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