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员风采 > 人物撷英

忠实履行代表职责 努力当好光明使者

发布时间: 2013-01-10

——上海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孔庆健

  

  孔庆健,松江区中心医院眼科主任兼日间手术中心主任,主任医师,现为松江区中心医院院长参事,九三学社松江区委副主委,上海医学会眼科学会防盲学组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眼科学会委员,松江区卫生局眼科质量控制小组组长。曾获松江区助残先进个人、松江区第二届首席医生、松江区中心医院德技双馨技术骨干、“松江慈善奖”获得者等称号。曾经担任上海市松江区政协第二、三届委员、常委。

  2008年,我光荣地当选为上海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

  

  修己以敬,履行职责为人民

  一名普通的眼科医务工作者,光荣地承担起人大代表的职责,心情是何等的激动、光荣,但又深感责任重大。刚当选那段时间,心情更多的是忐忑,如何履职,如何对得起选民,一直盘旋在脑海中。2008年,我参加了“上海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第二期履职轮训班”。通过这次培训,我充分认识到学习培训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领会了人大代表职务的深刻内涵,进一步增强了责任意识,下决心要尽心尽力地履行好代表职责。几年来,我积极学习政治理论,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国家法律、法规和人大业务知识,做到理论上清醒,政治上坚定,细心体察民情,积极履行职责。

  审议人代会期间的各项工作报告并发表审议意见,是人大代表重要履职之一。在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第一次参加松江代表团讨论的情形使我难以忘怀。松江代表团的代表,来自于各行各业,有些还是市、区级领导干部,他们起点高、见识广,使我这个刚成为人大代表的新手见识了许多。平时,虚心向老代表学习,认真准备,积极发言,提出对“一府两院”等工作报告的意见和建议。市人代会期间的每一次专题审议,我都积极参加,并积极发言。

  泰而不骄,模范带头守法律

  用掌握的法律知识更好地履行人大代表的职责。我自当选为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以来,学法、知法、用法已经成了我的工作习惯。人大常委会对“一府两院”的监督是依法监督,任何一项监督都必须以法律为依据,只有学法才能知法,只有知法才能用法,只有建立在学法、知法基础上的监督才能真正有力度。几年来,我先后学习各类法律、法规,经常结合调研、视察以及在书面意见和议案的撰写过程中钻研相关法律。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按照法定程序认真负责地向“一府两院”提出议案和建议,是履行代表职责、反映群众意愿的重要途径。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也以身作则,处处做好学法、知法、用法的模范。

  上善若水,当好群众发言人

  在我看来,人大代表为人民绝不是一句空话。根据市人大安排的市区两级人大代表进选区活动,我联系的选区是松江区叶榭镇。几年来,我多次深入农村、学校、企业、医院等,与所联系的区人大代表了解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在2008年的第一次会议上,通过走访联系10多位乡村医生,提出了《关于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解决乡村医生后继乏人的建议》的书面意见。

  世博会前夕,市人大安排代表集中视察世博园区“中华美食街”的建设等情况,回来后我就把松江几位代表一起发现的一些问题和亟待改进的情况及时向市人大做了反馈。

  由于职业关系,与农村老年人接触比较多,通过调研发现本市慈善助医活动由多部门组织、多主体提供,在郊区农村执行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我联系多名市、区人大代表,深入基层,走访慈善基金会,查阅国内外有关资料,通过认真调研,在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领衔提出了《关于发挥公立医疗机构在慈善助医中的主体作用》的议案,针对目前上海市慈善助医中存在的问题,如对同类病症助医的标准不统一、无相关立法、慈善助医活动由多部门组织等,建议在各项慈善助医活动中应充分发挥公立医疗机构的主体作用,以体现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质。此项议案被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成为当年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的20件议案之一。

  人民群众看病难是近年来反映比较多的问题之一。身为医生,我经常多视角观察问题,善于思考并换位思考。从患者角度体会看病难的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对此,我提出了《关于优化就医流程、减少患者门诊就医时间的建议》的书面意见。

  五年来,共参加市人大常委会与代表小组组织的活动近40次,提出书面意见8件,议案1件,所提书面意见大多被有关单位答复为解决采纳。向有关部门转交人民来信10余封。

  君子务本,事业与责任并重

  作为人大代表,不仅要尽职尽责做好代表工作,勇于为民鼓与呼,善于为民办实事,而且更要做好本职工作,在本职岗位上有所作为,有所贡献,不断创造新业绩。

  我是眼科医生,在工作中我非常乐于钻研业务技术。对于工作中的经验,也总是不断作出总结。先后在《中华眼科杂志》、《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眼科新进展》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并多次被其它作者参考引用,得到同行们的认可,被推选为上海市眼科学会区县学组和防盲学组成员。到松江工作以来,先后开展了多项新技术,填补松江区许多项空白。其中一项课题已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被上海市科委确认为上海市科学技术成果。在我和眼科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眼科曾经被列入“松江区医学领先专业重点专科”。另外,还有多项课题在松江区科委立项并得到资助。

  松江区中心医院成立了目前国内最大的日间手术中心,医院委派我兼任日间手术中心主任。我积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查阅大量资料,结合中国国情,对日间手术中心建设布局、流程设计及管理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并有2篇文章先后在《中国医院院长杂志》及《中国卫生质量管理杂志》发表,我还作为副主编撰写出版了《日间手术的实践》一书。日间手术中心的建立为松江区的医疗卫生改革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受到了人民群众及各级政府乃至国务院参事室领导的充分肯定。

  2010年以来,我作为眼科专家参加北大校友会组织的白内障复明慈善光明行,赴内蒙古扎赉特旗、四川凉山越西县等地,为那里的老百姓义务开展白内障手术,为他们送去了光明。

  谨信爱众,精益求精送光明

  作为学科带头人,我将三甲医院的管理模式带过来,实行三级查房制度,并注重年轻骨干力量的培养,定期举办科室专业技能讲座及业务学习。为数千名白内障病人进行了复明手术,赢得了松江区广大眼病患者的信任,成为老百姓赞誉的眼科专家,尊称为“光明的使者”。

  作为一名眼科医生,最幸福、最快乐的事情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使无数眼病患者得以康复,重见光明。

  2010年,家住松江年近九旬的顾阿婆患了白内障,子女带她到市区某医院做手术,等到上手术台时,医生告诉家属老人的眼睛情况复杂,不适合手术,家人只好出院回家。后来家属找到我,经过认真仔细地检查,发现顾阿婆一眼已经失明多年,得白内障的眼睛并发症很多,手术后视力恢复肯定不太好,但是如果不做手术,顾阿婆将会在黑暗中度过自己的余生,经过制订缜密的手术计划并和患者家属做好沟通以后,我为患者实行了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病人视力恢复到0.2。

  任重道远,不辱使命继前行

  回顾自己的经历,从15岁考入山东医学院(现为山东大学医学院)医学系,到今天成为主任医师、市人大代表,每一步成长都凝注着组织的培养和爱护,尤其是我所在单位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在各个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

  作为孔子的73代后裔,圣祖的仁爱思想深深地影响着我。我牢牢记得“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思想不断要求自己。

  本届任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五年,是我人生中令人难以忘怀的五年,也是政治上更加成熟的五年。几年来的代表工作,仍感觉自己做得还不够,离人民群众、广大选民的要求还差得很远。我将不懈努力,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始终以一名市人大代表的标准要求自己,认真履行代表职责,立足本职,潜心工作,不辱人大代表的神圣使命。

 

  本文选自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编《我是这样当人大代表的》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上一篇:新委员的大理想

下一篇:静安九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