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员风采 > 人物撷英

我社社员成扬援疆行医一周年小记

发布时间: 2011-12-01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自2010年11月10日告别上海中医药大学和上海曙光医院的领导和同事,离开上海进疆到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从事援疆工作,到今年11月10日就满一周年了。这一年,我在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上海曙光医院和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的领导下,在喀什多次遭到恐怖袭击的情况下,努力工作,为各族患者服务,先后被《新疆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院刊》、《解放日报》、《喀什日报》和《新疆日报》等媒体多次报道。

  我充分利用自己的学术优势,多次在科室内、喀什二院、喀什地区传染病院举行学术讲座,并远赴泽普、巴楚、叶城、莎车、塔西南石油基地以及哈密等地区,在当地进行讲座、查房和培训,讲解乙型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等疾病诊断治疗的最新进展、前沿理论和治疗方法,并宣讲上海中医药大学和曙光医院的学术成就,取得了良好反响。维吾尔族医生玛尔比亚麦麦提斯地克专注于血色病致肝硬化的研究,我指导她总结临床资料,并帮她逐字逐句修改论文,使其论文被《实用肝脏病》杂志采用。

  由于喀什汉族人口少,客观上对中医服务有需求的人口不多,造成当地中医发展不景气,如何将祖国医学的宝贵遗产——中医服务于广大民族同志是我一只思考的问题。于是,我抓住各种机会和场合,宣传中医药的特点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病的优势。经过努力工作,局面逐步打开了。该工作被《解放日报》报道。

  除了为当地各族人民群众治疗外,今年我还几次被紧急征召,为原喀什地委书记史大刚同志(现新疆自治区副主席)、行署专员艾克拜尔同志开中药治疗,在取得良好效果后,还为他们的家属开中药治疗,从而扩大了中医药的影响,并得到了上海援疆指挥部的表扬。

  重型肝炎是所有肝病中来势最猛、危险性最大的疾病类型,死亡率极高。喀什二院以前碰到此类患者,都是将患者转往乌鲁木齐或内地医院。为了扭转这种局面,今年上半年我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成功救治了1例患者,系该院首例成功病例。不仅赢得了患者好评,还提高了该院消化科医生治疗重型肝炎的信心,并积累了宝贵经验。该事迹先后被《喀什日报》和《新疆日报》报道。

  理论是实践的引导,实践是理论的佐证。我充分运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和临床经验,抓住每一次查房和带教的机会,毫无保留地向同事讲解肝病以及消化科领域医疗技术最新进展、循证医学知识和个人经验,在喀什二院领导和同事的支持下,先后开展了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肝穿刺活检和肝硬化腹水浓缩回输治疗的技术,大大提高临床疗效,使患者满意度大幅度提高。同时,为每位患者制定规范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提高治疗疗效,赢得了同事和患者的赞誉。

  根据上海前方指挥部的统一部署,我去年援助该院内三科。在进入科室开展工作之后,发现内三科涵盖了呼吸、消化、血液和风湿四个专业,不仅影响患者的专病专治,而且制约着学科建设,也成了该院未来争创三甲医院的瓶颈。于是我多次与内三科的领导和医生进行了沟通交流,指出成立消化科不仅有利于对消化疾病患者实现专病专治,同时也有利于其他专业的发展。内三科主任吴玉华十分赞同并给予大力支持。我还利用地区第二人民医院领导与上海援疆干部座谈会、上海前方指挥部与该院协调会等机会,向院领导和前方指挥部领导呼吁成立消化科的必要性,指出专科建设、专病专治等理念是医学发展的方向,此举很快得到了该院领导和上海指挥部领导的首肯。在今年年初该院的院务会上,院领导正式决定利用上海援疆的机遇,开始筹建消化科。经过长达半年的辛勤准备,终于在2011年7月25日正式成立了消化科。住院病人从7月25日的20人左右逐步出现了快速增长,今年8、9月份的住院病人每日维持在50-60人之间,门诊病人也维持在很高的水平。该事迹被《喀什日报》进行了报道。

  

  附录:

  2011年6月2日《解放日报》第8版,刊登了《维族同胞找我看中医》的报道。http://newspaper.jfdaily.com/jfrb/html/2011-06/02/content_584413.htm

  2011年7月22日《新疆日报》第8版,刊登了《大医德泽,生命曙光-记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上海援疆医生成扬》报道。http://www.xjdaily.com.cn/assistancework/19yjnews/shanghai/565818.shtml

  

  我充分利用自己的学术优势,多次在科室内、喀什二院、喀什地区传染病院举行学术讲座,并远赴泽普、巴楚、叶城、莎车、塔西南石油基地以及哈密等地区,在当地进行讲座、查房和培训,讲解乙型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等疾病诊断治疗的最新进展、前沿理论和治疗方法,并宣讲上海中医药大学和曙光医院的学术成就,取得了良好反响。维吾尔族医生玛尔比亚麦麦提斯地克专注于血色病致肝硬化的研究,我指导她总结临床资料,并帮她逐字逐句修改论文,使其论文被《实用肝脏病》杂志采用。

  由于喀什汉族人口少,客观上对中医服务有需求的人口不多,造成当地中医发展不景气,如何将祖国医学的宝贵遗产——中医服务于广大民族同志是我一只思考的问题。于是,我抓住各种机会和场合,宣传中医药的特点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病的优势。经过努力工作,局面逐步打开了。该工作被《解放日报》报道。

  除了为当地各族人民群众治疗外,今年我还几次被紧急征召,为原喀什地委书记史大刚同志(现新疆自治区副主席)、行署专员艾克拜尔同志开中药治疗,在取得良好效果后,还为他们的家属开中药治疗,从而扩大了中医药的影响,并得到了上海援疆指挥部的表扬。

  重型肝炎是所有肝病中来势最猛、危险性最大的疾病类型,死亡率极高。喀什二院以前碰到此类患者,都是将患者转往乌鲁木齐或内地医院。为了扭转这种局面,今年上半年我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成功救治了1例患者,系该院首例成功病例。不仅赢得了患者好评,还提高了该院消化科医生治疗重型肝炎的信心,并积累了宝贵经验。该事迹先后被《喀什日报》和《新疆日报》报道。

  理论是实践的引导,实践是理论的佐证。我充分运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和临床经验,抓住每一次查房和带教的机会,毫无保留地向同事讲解肝病以及消化科领域医疗技术最新进展、循证医学知识和个人经验,在喀什二院领导和同事的支持下,先后开展了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肝穿刺活检和肝硬化腹水浓缩回输治疗的技术,大大提高临床疗效,使患者满意度大幅度提高。同时,为每位患者制定规范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提高治疗疗效,赢得了同事和患者的赞誉。

  根据上海前方指挥部的统一部署,我去年援助该院内三科。在进入科室开展工作之后,发现内三科涵盖了呼吸、消化、血液和风湿四个专业,不仅影响患者的专病专治,而且制约着学科建设,也成了该院未来争创三甲医院的瓶颈。于是我多次与内三科的领导和医生进行了沟通交流,指出成立消化科不仅有利于对消化疾病患者实现专病专治,同时也有利于其他专业的发展。内三科主任吴玉华十分赞同并给予大力支持。我还利用地区第二人民医院领导与上海援疆干部座谈会、上海前方指挥部与该院协调会等机会,向院领导和前方指挥部领导呼吁成立消化科的必要性,指出专科建设、专病专治等理念是医学发展的方向,此举很快得到了该院领导和上海指挥部领导的首肯。在今年年初该院的院务会上,院领导正式决定利用上海援疆的机遇,开始筹建消化科。经过长达半年的辛勤准备,终于在2011年7月25日正式成立了消化科。住院病人从7月25日的20人左右逐步出现了快速增长,今年8、9月份的住院病人每日维持在50-60人之间,门诊病人也维持在很高的水平。该事迹被《喀什日报》进行了报道。

  

  附录:

  2011年6月2日《解放日报》第8版,刊登了《维族同胞找我看中医》的报道。http://newspaper.jfdaily.com/jfrb/html/2011-06/02/content_584413.htm

  2011年7月22日《新疆日报》第8版,刊登了《大医德泽,生命曙光-记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上海援疆医生成扬》报道。http://www.xjdaily.com.cn/assistancework/19yjnews/shanghai/565818.shtml

  

  由于喀什汉族人口少,客观上对中医服务有需求的人口不多,造成当地中医发展不景气,如何将祖国医学的宝贵遗产——中医服务于广大民族同志是我一只思考的问题。于是,我抓住各种机会和场合,宣传中医药的特点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病的优势。经过努力工作,局面逐步打开了。该工作被《解放日报》报道。

  除了为当地各族人民群众治疗外,今年我还几次被紧急征召,为原喀什地委书记史大刚同志(现新疆自治区副主席)、行署专员艾克拜尔同志开中药治疗,在取得良好效果后,还为他们的家属开中药治疗,从而扩大了中医药的影响,并得到了上海援疆指挥部的表扬。

  重型肝炎是所有肝病中来势最猛、危险性最大的疾病类型,死亡率极高。喀什二院以前碰到此类患者,都是将患者转往乌鲁木齐或内地医院。为了扭转这种局面,今年上半年我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成功救治了1例患者,系该院首例成功病例。不仅赢得了患者好评,还提高了该院消化科医生治疗重型肝炎的信心,并积累了宝贵经验。该事迹先后被《喀什日报》和《新疆日报》报道。

  理论是实践的引导,实践是理论的佐证。我充分运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和临床经验,抓住每一次查房和带教的机会,毫无保留地向同事讲解肝病以及消化科领域医疗技术最新进展、循证医学知识和个人经验,在喀什二院领导和同事的支持下,先后开展了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肝穿刺活检和肝硬化腹水浓缩回输治疗的技术,大大提高临床疗效,使患者满意度大幅度提高。同时,为每位患者制定规范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提高治疗疗效,赢得了同事和患者的赞誉。

  根据上海前方指挥部的统一部署,我去年援助该院内三科。在进入科室开展工作之后,发现内三科涵盖了呼吸、消化、血液和风湿四个专业,不仅影响患者的专病专治,而且制约着学科建设,也成了该院未来争创三甲医院的瓶颈。于是我多次与内三科的领导和医生进行了沟通交流,指出成立消化科不仅有利于对消化疾病患者实现专病专治,同时也有利于其他专业的发展。内三科主任吴玉华十分赞同并给予大力支持。我还利用地区第二人民医院领导与上海援疆干部座谈会、上海前方指挥部与该院协调会等机会,向院领导和前方指挥部领导呼吁成立消化科的必要性,指出专科建设、专病专治等理念是医学发展的方向,此举很快得到了该院领导和上海指挥部领导的首肯。在今年年初该院的院务会上,院领导正式决定利用上海援疆的机遇,开始筹建消化科。经过长达半年的辛勤准备,终于在2011年7月25日正式成立了消化科。住院病人从7月25日的20人左右逐步出现了快速增长,今年8、9月份的住院病人每日维持在50-60人之间,门诊病人也维持在很高的水平。该事迹被《喀什日报》进行了报道。

  

  附录:

  2011年6月2日《解放日报》第8版,刊登了《维族同胞找我看中医》的报道。http://newspaper.jfdaily.com/jfrb/html/2011-06/02/content_584413.htm

  2011年7月22日《新疆日报》第8版,刊登了《大医德泽,生命曙光-记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上海援疆医生成扬》报道。http://www.xjdaily.com.cn/assistancework/19yjnews/shanghai/565818.shtml

  

  除了为当地各族人民群众治疗外,今年我还几次被紧急征召,为原喀什地委书记史大刚同志(现新疆自治区副主席)、行署专员艾克拜尔同志开中药治疗,在取得良好效果后,还为他们的家属开中药治疗,从而扩大了中医药的影响,并得到了上海援疆指挥部的表扬。

  重型肝炎是所有肝病中来势最猛、危险性最大的疾病类型,死亡率极高。喀什二院以前碰到此类患者,都是将患者转往乌鲁木齐或内地医院。为了扭转这种局面,今年上半年我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成功救治了1例患者,系该院首例成功病例。不仅赢得了患者好评,还提高了该院消化科医生治疗重型肝炎的信心,并积累了宝贵经验。该事迹先后被《喀什日报》和《新疆日报》报道。

  理论是实践的引导,实践是理论的佐证。我充分运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和临床经验,抓住每一次查房和带教的机会,毫无保留地向同事讲解肝病以及消化科领域医疗技术最新进展、循证医学知识和个人经验,在喀什二院领导和同事的支持下,先后开展了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肝穿刺活检和肝硬化腹水浓缩回输治疗的技术,大大提高临床疗效,使患者满意度大幅度提高。同时,为每位患者制定规范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提高治疗疗效,赢得了同事和患者的赞誉。

  根据上海前方指挥部的统一部署,我去年援助该院内三科。在进入科室开展工作之后,发现内三科涵盖了呼吸、消化、血液和风湿四个专业,不仅影响患者的专病专治,而且制约着学科建设,也成了该院未来争创三甲医院的瓶颈。于是我多次与内三科的领导和医生进行了沟通交流,指出成立消化科不仅有利于对消化疾病患者实现专病专治,同时也有利于其他专业的发展。内三科主任吴玉华十分赞同并给予大力支持。我还利用地区第二人民医院领导与上海援疆干部座谈会、上海前方指挥部与该院协调会等机会,向院领导和前方指挥部领导呼吁成立消化科的必要性,指出专科建设、专病专治等理念是医学发展的方向,此举很快得到了该院领导和上海指挥部领导的首肯。在今年年初该院的院务会上,院领导正式决定利用上海援疆的机遇,开始筹建消化科。经过长达半年的辛勤准备,终于在2011年7月25日正式成立了消化科。住院病人从7月25日的20人左右逐步出现了快速增长,今年8、9月份的住院病人每日维持在50-60人之间,门诊病人也维持在很高的水平。该事迹被《喀什日报》进行了报道。

  

  附录:

  2011年6月2日《解放日报》第8版,刊登了《维族同胞找我看中医》的报道。http://newspaper.jfdaily.com/jfrb/html/2011-06/02/content_584413.htm

  2011年7月22日《新疆日报》第8版,刊登了《大医德泽,生命曙光-记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上海援疆医生成扬》报道。http://www.xjdaily.com.cn/assistancework/19yjnews/shanghai/565818.shtml

  

  重型肝炎是所有肝病中来势最猛、危险性最大的疾病类型,死亡率极高。喀什二院以前碰到此类患者,都是将患者转往乌鲁木齐或内地医院。为了扭转这种局面,今年上半年我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成功救治了1例患者,系该院首例成功病例。不仅赢得了患者好评,还提高了该院消化科医生治疗重型肝炎的信心,并积累了宝贵经验。该事迹先后被《喀什日报》和《新疆日报》报道。

  理论是实践的引导,实践是理论的佐证。我充分运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和临床经验,抓住每一次查房和带教的机会,毫无保留地向同事讲解肝病以及消化科领域医疗技术最新进展、循证医学知识和个人经验,在喀什二院领导和同事的支持下,先后开展了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肝穿刺活检和肝硬化腹水浓缩回输治疗的技术,大大提高临床疗效,使患者满意度大幅度提高。同时,为每位患者制定规范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提高治疗疗效,赢得了同事和患者的赞誉。

  根据上海前方指挥部的统一部署,我去年援助该院内三科。在进入科室开展工作之后,发现内三科涵盖了呼吸、消化、血液和风湿四个专业,不仅影响患者的专病专治,而且制约着学科建设,也成了该院未来争创三甲医院的瓶颈。于是我多次与内三科的领导和医生进行了沟通交流,指出成立消化科不仅有利于对消化疾病患者实现专病专治,同时也有利于其他专业的发展。内三科主任吴玉华十分赞同并给予大力支持。我还利用地区第二人民医院领导与上海援疆干部座谈会、上海前方指挥部与该院协调会等机会,向院领导和前方指挥部领导呼吁成立消化科的必要性,指出专科建设、专病专治等理念是医学发展的方向,此举很快得到了该院领导和上海指挥部领导的首肯。在今年年初该院的院务会上,院领导正式决定利用上海援疆的机遇,开始筹建消化科。经过长达半年的辛勤准备,终于在2011年7月25日正式成立了消化科。住院病人从7月25日的20人左右逐步出现了快速增长,今年8、9月份的住院病人每日维持在50-60人之间,门诊病人也维持在很高的水平。该事迹被《喀什日报》进行了报道。

  

  附录:

  2011年6月2日《解放日报》第8版,刊登了《维族同胞找我看中医》的报道。http://newspaper.jfdaily.com/jfrb/html/2011-06/02/content_584413.htm

  2011年7月22日《新疆日报》第8版,刊登了《大医德泽,生命曙光-记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上海援疆医生成扬》报道。http://www.xjdaily.com.cn/assistancework/19yjnews/shanghai/565818.shtml

  

  理论是实践的引导,实践是理论的佐证。我充分运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和临床经验,抓住每一次查房和带教的机会,毫无保留地向同事讲解肝病以及消化科领域医疗技术最新进展、循证医学知识和个人经验,在喀什二院领导和同事的支持下,先后开展了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肝穿刺活检和肝硬化腹水浓缩回输治疗的技术,大大提高临床疗效,使患者满意度大幅度提高。同时,为每位患者制定规范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提高治疗疗效,赢得了同事和患者的赞誉。

  根据上海前方指挥部的统一部署,我去年援助该院内三科。在进入科室开展工作之后,发现内三科涵盖了呼吸、消化、血液和风湿四个专业,不仅影响患者的专病专治,而且制约着学科建设,也成了该院未来争创三甲医院的瓶颈。于是我多次与内三科的领导和医生进行了沟通交流,指出成立消化科不仅有利于对消化疾病患者实现专病专治,同时也有利于其他专业的发展。内三科主任吴玉华十分赞同并给予大力支持。我还利用地区第二人民医院领导与上海援疆干部座谈会、上海前方指挥部与该院协调会等机会,向院领导和前方指挥部领导呼吁成立消化科的必要性,指出专科建设、专病专治等理念是医学发展的方向,此举很快得到了该院领导和上海指挥部领导的首肯。在今年年初该院的院务会上,院领导正式决定利用上海援疆的机遇,开始筹建消化科。经过长达半年的辛勤准备,终于在2011年7月25日正式成立了消化科。住院病人从7月25日的20人左右逐步出现了快速增长,今年8、9月份的住院病人每日维持在50-60人之间,门诊病人也维持在很高的水平。该事迹被《喀什日报》进行了报道。

  

  附录:

  2011年6月2日《解放日报》第8版,刊登了《维族同胞找我看中医》的报道。http://newspaper.jfdaily.com/jfrb/html/2011-06/02/content_584413.htm

  2011年7月22日《新疆日报》第8版,刊登了《大医德泽,生命曙光-记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上海援疆医生成扬》报道。http://www.xjdaily.com.cn/assistancework/19yjnews/shanghai/565818.shtml

  

  根据上海前方指挥部的统一部署,我去年援助该院内三科。在进入科室开展工作之后,发现内三科涵盖了呼吸、消化、血液和风湿四个专业,不仅影响患者的专病专治,而且制约着学科建设,也成了该院未来争创三甲医院的瓶颈。于是我多次与内三科的领导和医生进行了沟通交流,指出成立消化科不仅有利于对消化疾病患者实现专病专治,同时也有利于其他专业的发展。内三科主任吴玉华十分赞同并给予大力支持。我还利用地区第二人民医院领导与上海援疆干部座谈会、上海前方指挥部与该院协调会等机会,向院领导和前方指挥部领导呼吁成立消化科的必要性,指出专科建设、专病专治等理念是医学发展的方向,此举很快得到了该院领导和上海指挥部领导的首肯。在今年年初该院的院务会上,院领导正式决定利用上海援疆的机遇,开始筹建消化科。经过长达半年的辛勤准备,终于在2011年7月25日正式成立了消化科。住院病人从7月25日的20人左右逐步出现了快速增长,今年8、9月份的住院病人每日维持在50-60人之间,门诊病人也维持在很高的水平。该事迹被《喀什日报》进行了报道。

  

  附录:

  2011年6月2日《解放日报》第8版,刊登了《维族同胞找我看中医》的报道。http://newspaper.jfdaily.com/jfrb/html/2011-06/02/content_584413.htm

  2011年7月22日《新疆日报》第8版,刊登了《大医德泽,生命曙光-记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上海援疆医生成扬》报道。http://www.xjdaily.com.cn/assistancework/19yjnews/shanghai/565818.shtml

  

  

  附录:

  2011年6月2日《解放日报》第8版,刊登了《维族同胞找我看中医》的报道。http://newspaper.jfdaily.com/jfrb/html/2011-06/02/content_584413.htm

  2011年7月22日《新疆日报》第8版,刊登了《大医德泽,生命曙光-记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上海援疆医生成扬》报道。http://www.xjdaily.com.cn/assistancework/19yjnews/shanghai/565818.shtml

  

  附录:

  2011年6月2日《解放日报》第8版,刊登了《维族同胞找我看中医》的报道。http://newspaper.jfdaily.com/jfrb/html/2011-06/02/content_584413.htm

  2011年7月22日《新疆日报》第8版,刊登了《大医德泽,生命曙光-记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上海援疆医生成扬》报道。http://www.xjdaily.com.cn/assistancework/19yjnews/shanghai/565818.shtml

  

  2011年6月2日《解放日报》第8版,刊登了《维族同胞找我看中医》的报道。http://newspaper.jfdaily.com/jfrb/html/2011-06/02/content_584413.htm

  2011年7月22日《新疆日报》第8版,刊登了《大医德泽,生命曙光-记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上海援疆医生成扬》报道。http://www.xjdaily.com.cn/assistancework/19yjnews/shanghai/565818.shtml

  

  2011年7月22日《新疆日报》第8版,刊登了《大医德泽,生命曙光-记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上海援疆医生成扬》报道。http://www.xjdaily.com.cn/assistancework/19yjnews/shanghai/565818.shtml

  

  

上一篇:褚君浩院士受聘上师大名誉教授

下一篇:正谊明道 名垂千古——记中国西医学界泰斗颜福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