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员风采 > 人物撷英

“九三楷模”李迅雷:唯实唯真 为经济问诊搭脉

发布时间: 2022-12-19 来源: 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宣传部 作者: 张瑾

12月18日,九三学社十四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对第六批“九三楷模”进行了表彰,九三学社中央主席武维华为获得者颁奖。

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上海市委经济专门委员会主任李迅雷荣获“九三楷模”称号。

让我们通过视频和文字,走近我们的楷模——李迅雷。

2022九三楷模宣传片——李迅雷

人物档案

李迅雷,1963年9月生,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执行院长、机构业务委员会主任。现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经济专门委员会副主任,九三学社上海市委经济专委会主任。曾任上海市第十三、十四、十五届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财经委委员。

李迅雷从事宏观经济、金融与资本市场研究工作三十余载,是我国最早从事证券市场研究的专家之一,被公认为中国证券行业卖方研究体系的创始者。曾荣获《新财富》“杰出研究领袖”“上海市十大青年经济人物”“沪上金融行业领军人物”“沪上十大金融创新人物”“年度最佳首席经济学家”等称号,获评2001-2003年上海统一战线为三个文明建设服务先进个人,2012年和2015年连续两次获得“上海市统一战线(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经世济民  他为中国经济诊脉

作为一名经济学家,应该如何作为?

在李迅雷看来,应该像一名医生,把找病症视为责任所在。作为实证经济学学者,李迅雷的研究致力于回答经济将会怎样变化,评估不同经济增长阶段政策作用的差异。

2010年,在研究中,李迅雷认为,中国城镇化率数据与现实情况存在明显的差异,居民的现实购买力被低估,于是李迅雷开始着手通过农村化率来推算真实的城镇化率,研究居民可支配收入被低估的程度。2012年,基于公开数据的研究报告《中国经济结构存在误判》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经济报告》上发表。文章对城镇化率被低估、农业人口数量被高估、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被高估和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消费被低估等问题一一作了阐述和剖析,引起有关领导的重视。

2014年和2019年,李迅雷两次受邀参加李克强总理召集的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就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和营商环境改善发表看法、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作为一名宏观经济研究者,应该如何作为?

李迅雷的回答是“不要为了研究而研究”,要服务国计民生,推动科学决策,助力改革。

2018年,是李迅雷应邀出席博鳌亚洲论坛的第二年。在会上,他抛出一个问题: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了40年,堪称奇迹,但为何人均GDP水平至今只有韩国的三分之一?中国是1949年开始建设新中国,而韩国的战后重建1953年才开始。过去40年韩国经济增速显然没有中国快,但为何韩国早已成为发达经济体呢?显然是因为中国之前走了弯路,被韩国大幅超越了。他据此指出,中国不能走弯路,如果前面走了弯路,后面即便经济增速再快,也很难实现超越了。“我们必须要看到问题所在,通过问题导向来坚定地推进改革。”李迅雷说。

2019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李迅雷对消费增速减缓发出提醒,“在投资和出口都出现下降的情况下,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但是收入增长放缓,社会保障存在缺口,居民消费增速可能会持续放缓,如何应对?”他呼吁政府采取举措,对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阶层进行补贴,包括提高社会福利、对中低收入阶层实行消费退税,保障居民在医疗、养老等方面的利益。“因为这些直接关乎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与切身感受!”李迅雷说。此后的几年,他持续对此建言。

2020年上海两会上,时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来到浦东代表团的全团审议现场,李迅雷率先发言,“在我看来,机制往往比政策更有效,过去习惯给政策、给倾斜。今后,体制机制方面的改革应更加积极!”

唯实唯真  用事实说话

时时观照现实,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厚积薄发,贡献真知灼见,一直被李迅雷视为是经济学家和九三学社社员的职责。

而要做好这一点,必须向九三学社前辈那样“始终说真话”,保持“研究的独立性和客观性”,让研究和建言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在《经济数据背后的财富密码》一书自序中,他写道,“在本书中大家不难发现,没有任何一篇文章是‘歌颂式’的,或者出于商业利益目的,或者去迎合什么。”——用数字说话,唯实唯真,是他一以贯之的信条和宗旨。

仅最近几年,李迅雷就聚焦各领域发展,发表了《中国还有多少农业劳动人口可向城市转移》《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效应及潜力测算》《上海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体系构建探究》等各类研究报告百余篇,其中《我国新金融发展研究——背景、现状和对策》和《2020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战略研究》等专著引起国家有关部委和上海市政府的重视。

李迅雷多次受邀主持和参与中国证监会、上海市人大、上海市发改委等政府部门,以及上海和深圳两大证券交易所委托的课题研究,为中国金融市场健康发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积极建言献策。他主持的研究课题《我国机构间市场的定位和构建研究——基于多层次场外市场的发展战略》《证券经营机构牌照管理境外经验与我国业务牌照管理体系研究》荣获中国证券业协会2013年、2014年重点课题研究一等奖、上海金融业改革发展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

2008年,李迅雷当选上海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财经委委员,并连任三届。在13载代表生涯中,他在财经和金融领域,就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金融改革开放、科创板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对于引导市场健康规范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他提出的《上海应率先放弃“保八”坚守转型》《应对人口老龄化要充分利用市场之手》等建言,社会反响热烈。他还就促进第三方金融支付行业的发展,与其他代表共同提交书面意见,得到有关部门肯定和反馈。

受市委市政府、市发改委、市政协和九三学社市委之邀,李迅雷多次参加有关宏观经济、经济转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等专题座谈会,以宏观经济学家的视角为政策制定提供建议。由于参政议政上的突出贡献,李迅雷先后获评2001-2003年“上海统一战线为三个文明建设服务先进个人”,2012年、2015年“上海市统一战线(工作)先进个人”。

李迅雷于2018年提出的有关中美贸易纷争的建议和2020年提出的应对当前经济问题和信用收缩、经济下行压力的建言被相关部门采纳。2021年,他提出以原油、天然气现货期货市场建设为突破口,加快推进油气交易市场建设,其中关于“建设国际油气交易和定价中心”的意见,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中体现。他带领九三学社同仁承接的《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的自贸区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研究》《关于加强上海航运金融市场建设的建议》《关于上海加快发展新金融的政策建议》等课题,在社内外都产生了积极影响,为产业发展、战略布局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意见。

忙碌于本职研究和参政议政的十多年,李迅雷的关注点日益丰富,触达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也让他的研究愈加丰赡立体,“在过去的10多年中,我交流接触的面比较广,如作为地方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和人大财经委委员,作为民主党派人士和国家多个部委咨询专家,下至社区的基层百姓、上至决策层,我与他们都有过很多交流。过去12年中我还参与了涉及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各方面的上百项立法工作。所有这些社会活动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加深了我对很多问题的思考。而且研究的层面和范围越来越广,对经济学的理解也就比较全面。”李迅雷说。

披荆斩棘  开创卖方研究模式

1990年,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成立。

1996年,依据投资学理论侧重基本面分析的券商分析师开始受到市场重视。这一年,李迅雷辞去大学研究所的工作,加盟君安证券研究所。

1999年的深圳弥漫着梦想的味道。30岁的章飙怀着朝圣的心情,来到深圳君安证券研究所,“面试我的先生坐的是靠近窗子的格子,比一般格子大的主管位……很帅,大高个,白净,儒雅,像一个教书先生……我跟着大家叫他李老师”。章飙并不知道,这位“李老师”是入职不到2年就升任研究所副所长的李迅雷,他更料不到,因为这一面之缘,他不但叫了快20年的“李老师”,还一路追随着他加入了九三学社。“面试谈话是从我的硕士论文股价均线的有效性开始,接着谈数理模型在股市研究中的可能性,还谈到了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等一系列统计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他告诉我:‘你可以进这个公司了。’”

也是1999年,国泰、君安两大券商联姻,这是20世纪末中国资本市场最重大的事件之一。2000年,李迅雷成为重组后的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所长。年仅37岁的他面对的是薪酬、风格和理念完全不同的两大证券研究所的整合。他大刀阔斧改革薪酬制度,京、沪、深三地按照统一的业绩考核标准来计算薪酬,绩效高、收入就高。整合和薪酬改革同时进行,难度可想而知,但是李迅雷很少提及其中曲折,只说“坦诚的沟通能够解决很多难题”。

一场风暴未息,一场新的变革又起。当时的研究所多为买方模式,研究成果主要为公司各个部门服务,属于没有竞争力的垄断性服务。李迅雷认为研究资源是有限的,应更多地向外部客户提供服务,把资源配置到最能创造价值的地方。2000年,李迅雷撰文《让客户改变我们的研究模式》,前瞻性地提出研究所要以机构客户为主要服务对象,研究要围绕着满足客户的答疑解惑需要。

但是这一理念在推行中,却遭遇到极大阻力,面对内外压力,李迅雷坚持认为,只有把外部研究服务做好,为公司创造价值和品牌,路才能走得长远。

在他的带领下,2003年起国泰君安研究所的研究分仓佣金收入突飞猛进,在短短几年间超亿元,位居同行第一。《新财富》杂志首次在国内开展最佳券商分析师评选活动,国泰君安研究所最佳分析师数量第一,同时还蝉联了2003年至2005年三届份量最重的奖项——“中国本土最佳研究团队”第一名。李迅雷也因此在2006年当选新财富首届“杰出研究领袖”。凭借着这一实践,他被誉为中国券商卖方研究模式的创始人。

2011年10月,他从国泰君安证券辞职,加盟海通证券,带领海通证券研究所异军突起,再次获得新财富“中国本土最佳研究团队”第一名,成为迄今为止唯一在两家券商研究所担当所长,带领不同团队获得此奖项第一名的人。

他个人也相继获得2008年度“上海十大青年经济人物”“2013沪上十大金融创新人物”等奖项。

真诚和开放是李迅雷的原则。“大研究员小所长,我是最小的,研究员是最大的。”李迅雷说。作为所长,他致力于为研究员创造各种机会,营造开放包容的氛围和环境。章飙回忆,“李所长领导下的研究所,我们都有做自己的自由和胆量……玩得很尽兴,业绩也很好,在2003年新财富评选中,26个行业,居然有11个第一名,得了第二名、第三名都有点不好意思,感觉对不起李所长给予的自由”。

经济学不是玄学  要让更多人读懂

2008年,获奖无数的李迅雷,心中的“不甘”却日益增长,因为从1998年到2008年,十年的管理工作让他离开宏观研究太久了,他开始重新思考工作的价值所在。不惑之年的李迅雷决定职业转型,重回自己更为钟情的宏观及策略研究工作。2011年海通证券全球招聘,他欣然应聘成为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所所长。

李迅雷说,一个人要有热情去揭示和发现表象背后的真实世界。他也说,“我始终认为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理论的东西通俗化,让更多人享受研究的价值。”

这“更多人”,并不只是专业的投资人,更多是在瞬息万变的经济大潮中期望有所获益的普通人。从资产短缺时期最知名的那篇《买自己买不起的东西》到提倡配置核心资产的《买自己买不到的东西》,从《中国经济:相信奇迹还是相信逻辑》到《相信趋势的力量》,从《新财富》、华尔街日报中文版专栏,到拥抱新媒体,领风气之先开通微博、微信公众号,成为拥有百万粉丝的金融大咖。2017年6月底,他的著作《经济数据的财富密码》,一经上市,便登上财经类新书销量榜前三名。新书《趋势的力量》2021年问世,再次成为炙手可热的金融类畅销书。

畅销而不从俗,在李迅雷的文章中,没有惊世骇言,也没有高深莫测,有的只是公开的数据,浅显的语言和理性的声音。他始终以冷静的思考,带领读者抽丝剥茧地找寻数字背后的真相,让更多人“相信逻辑,不相信奇迹”,摆脱思维定式、真正智慧而理性地思考,多维度地分析和看待问题。

望之俨然  即之也温

2005年,怀着对爱国民主科学的认同和追求,李迅雷加入了九三学社。2008年,在九三学社上海市委的支持下,他筹建了九三学社上海金融支社。2009年,金融支社正式成立,李迅雷当选首任主委。

“我们每季度都会在海通证券的会议室开展活动,最期待的就是李总的分享。他没有高谈大论,用的是公开的数据,说的是最朴实的话,但是扎实的研究功底,严密的论证和独树一帜的思考,带给我们的冲击和酣畅淋漓的感受,至今记忆犹新。”作为金融支社最早的社员之一,熊凯回忆时心情和语气仍有几分澎湃,“那时,我们也会邀请有意入社的同志参加活动,感受组织的氛围,可以说是‘战无不胜’。李总带领下的金融支社开放包容,有情怀、讲民主的气氛,吸引了大批金融人才,社员队伍迅猛发展,三年内就升格为金融委员会。”

15年间,从15人到500余人,金融支社像滚雪球般发展壮大。年轻、学历高、富朝气、创新力强,平均年龄42岁,覆盖银行、券商、保险、基金、信托、交易所、金融类高等院校等十多个金融子行业,这一个个标签,让委员会成为金融领域最具活力和吸引力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之一。

在金融委员会,李迅雷大力支持社员们参与课题讨论,发挥各自所长,参政议政、社会服务各项工作风生水起,斩获荣誉无数。他总是说,你们大胆去做,需要我的时候,我一定来。

2018年4月,金融委员会承办的“九三讲坛”在同济大学举办,李迅雷应邀就参加博鳌亚洲论坛所思所感作主题分享。因为感染了重感冒,李迅雷的整个精神状态很不好,但他坚持乘高铁从外地赶来。九三学社的事情,无论多忙碌,他克服各种困难都会来。

“望之俨然,即之也温”,是大家对李迅雷的评价。

“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则是李迅雷对自己的评价。

上一篇:樊春海成为首批新基石研究员

下一篇:视频·致敬先贤 | 以国为重——方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