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波新冠奥米克戎疫情突然来袭,对广大普通市民和医卫系统工作者而言,都是一场来不及准备和动员的遭遇战。奋战在杨浦抗疫一线的九三学社社员们立足一线岗位,恪守多年的职业操守,付出全部的责任担当,逆行而上,奋勇争先,体现了“九三人”的品格与情怀。
杨浦区市东医院外二科副主任杨志刚(左)的妻子是市第三康复医院的重症康复科主任,前不久刚刚被市疾控中心紧急征调,参与封闭收治中的本市确诊病例的医疗保障。近日,杨志刚除了完成自己科室的诊疗手术任务,又积极参与支援杨浦区的社区核酸筛查工作,加班加点成为了常态,夫妻俩家里的长辈又都有慢性疾病,需要照顾,但是他只能舍小家顾大家,每天能分给家人的时间只能以小时数。
严俊医生原本就有心脏疾病,动过两次大手术,装了三个支架,三个搭桥,但面对疫情防控人手不足、任务复杂的形势,他毫不退缩,积极请战。之前他已连续数月奋战在区集中隔离点,承担医疗保障任务,这次又积极参与到支援社区核酸筛查的队伍中去。
市东医院的九三学社社员大多是担任科室主任、技术骨干的一线医生。疫情当前,他们既要坚守自己原先科室收治诊疗的岗位,还要面对各种突发支援抗疫一线的紧急任务。他们是口腔科副主任孙健康、外一科副主任周淇(左上图中)、泌尿外科主治医师陆毅(右图)、体检中心主任戚保桥、妇科主任梁延平、脑外科主任魏社鹏(左下图右)、外一科主任杨峻峰和妇科主治医师何嫣等等。
早在本轮疫情爆发前的1月份,医院收治了一名正处于防疫隔离期间的急诊病人。该病人突发化脓性阑尾炎,需要立即手术,外一科主任杨峻峰(左)站了出来,凭借自己的医术与担当,在规范执行各项疫情防控手术流程预案的前提下,当即换上防护装备,精准操刀,顺利完成急诊手术,使病人转危为安。
四平社区卫生中心医生彭燕(左)自2022年小年夜起至大年初五连续7天,放弃跟家人共度新春的机会,在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坚守岗位,毫无怨言,坚守岗位,出色完成了任务。
3月14日起,面对上海新冠疫情再起波澜,彭燕连续加班加点参加社区核酸筛查采样工作。由于任务下达时间不确定,往往一声令下,彭燕和她的同事就要进入“即插即用”的加班模式,时时准备奔赴一线。
四平社区有不少五、六层的老式公房,上下楼没有电梯使用,已经47岁的彭燕笑称近期屡创自己单日爬楼的个人纪录,力争不输给身边相对年轻的医护搭档。彭燕说,好在自己平时体能储备状况还算不错。但穿着一身全套的防护服爬楼,同时还要完成跟对象沟通解释及规范检测操作,显然加大了工作难度,何况这一身“大白”每天还不是只穿脱一两次。另外,彭燕还要和同事承担辖区内的24小时医疗保障班,例如,经常要给同济大学(杨浦校区)的师生上门保障药品供应,确保他们在严格闭环管理的大学校园里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