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内要闻 > 要闻动态

陈新:“四大金刚”在消失,他为传统上海早点发声

发布时间: 2023-01-12 来源: 青年报 作者: 范彦萍

在上海,“早点”是一个独特的城市标签。上海市民对传统早餐“四大金刚”有着深厚的感情,它象征着浓浓的城市烟火气。

上海是一个海纳百川的城市,但其本身独特的传统和文化也应该得到很好地保护和传承。今年上海两会期间,九三学社社员、市政协委员陈新等10位委员提交了一份《关于挽救濒临消失的传统上海早点的建议》的联名提案。

陈新认为,目前,上海市民可以选择的早餐场所主要是各类中西快餐店、面包房和包子铺,基本不包含传统上海元素。疫情前,在一些居民区还能看到卖上海最典型早餐“四大金刚”的铺子(其中粢饭团往往被粢饭糕取代,其实两种是不同的),但是总量越来越少,而且大多由外来务工者经营,质量差强人意。在家门口不远处就能找到一家好吃的生煎馒头摊位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小,过去自己拿着锅子排队等生煎的场景不复出现。

“连上海最普通的早点‘四大金刚’和生煎馒头都沦落到如此地步,更不用说其他过去常见的早点了,比如麻球、糖糕、包脚布、羌饼等,更是随着前两年的沿街商铺整治和这两年的疫情影响几乎消失殆尽。”陈新认为,过去很普通的油墩子和葱油饼,现在更是变成“稀缺资源”,往往只能在远离市区的旅游景点才能寻觅到踪影;而在市区,但凡有味道好一点的摊点,立刻会成为网红景点,吸引众多顾客纷纷前去打卡。除了这些,像老虎脚爪、酒酿饼、带鱼饼、香脆饼这类早点,恐怕现在的年轻人或新上海人都没有听说过。

因此,承载着老一辈上海人记忆的传统上海早点急需进行保护性抢救。我们相信,它们仍然具有相当的市场价值。

人民生活正在逐步恢复如常,城市的烟火气也将重新聚拢。陈新认为,现在应该是着手挽救和保护这些濒临消失的传统上海早点的最佳时间。

他给出了五大建议,分别是:建议有关部门开展相关调研,确定一批传统上海早点名录;鼓励和扶持一批居民区附近的“家门口早餐店”,适当降低开店门槛,使“四大金刚”和生煎馒头等传统上海早点不会继续萎缩;恢复甚至增加流动早餐车的数量,鼓励其优先提供传统上海早点;寻找能够制作传统上海早点的师傅,鼓励和扶持他们传承制作技艺,有条件的可作为非遗传承人或者为其设立工作室;通过媒体宣传,或者通过举办上海传统早点制作大赛的方式,让上海市民了解上海传统早点,推进上海传统早点的保护工作。

上一篇:王训国:上海这个地方只能靠摆渡对外联系?他建议加快研究建设跨海通道

下一篇:九三学社上海市委:构建“15分钟生活圈”内失能老人康复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