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服务项目价格不合理,长期未调整,上海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市委原秘书长朱红呼吁“尽快调整”。
朱红委员认为,当前,本市医疗服务项目定价存在诸多问题。一是部分医疗服务项目价格不合理,长期未调整。国家对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已先后发布多项指导性文件。《全国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2023年版)》,逐一明确了技术服务与价格项目的对应关系。国家医保局也陆续集中公布了妇科等多个领域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并要求各地医保部门结合实际做好对接落实,制定统一的价格基准。
然而,本市部分项目价格明显不合理,且多年以来未进行调整。例如,妇科的“宫内节育器取出”(以下简称“人工取环”)定价标准为50元,而该手术基本耗材成本约200元,50元的收费都无法覆盖手术包的消毒供应成本。其他省市收费标准均已调至200-500元的合理区间,远高于上海。相比之下,人工流产等项目的收费标准均有所调高,对普通和高危人群设定不同标准,而人工取环自2011年以来从未进行调价,未做分类定价。
二是价格标准难以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导致过度医疗和患者外流。我国医疗服务价格长期存在技术劳务项目价格不合理偏低现象,极大打击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例如,宫腔镜取环的手术费用标准为1160元,远高于人工取环,去除成本后尚有盈余。随着计划生育时期放置节育环的妇女大多进入绝经期,近几年本市医疗机构的取环需求居高不下,高危取环占比明显增高。人工取环需要医生具有丰富经验和高超技术,对人体伤害更小,但医务人员反映该手术不能增加绩效收入,许多医院不愿发展此项目,多推荐患者选择高价的宫腔镜取环,导致过度医疗和医保资金极大浪费。又如,公立医疗机构开设的医保目录内“心理治疗”“心理咨询”项目,定价标准分别为110元/次、45元/次,经调研,因劳动与过低的收费不对等,医生往往会控制治疗人数。而近年来,本市心理疾病呈多发、年轻化趋势,医疗需求大幅增加,很多患者只能去心理咨询公司等非医疗机构接受医保目录外的“心理咨询服务”,收费800至1500元/次,甚至高于欧洲(德国约100至200欧元/次),给患者带来较大经济负担。目前国内心理咨询师队伍良莠不齐,优秀的极少,或导致患者得不到专业优质的治疗。
三是医疗机构充分参与的价格调整机制缺失,亟待建立健全。国家医保局印发的《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方案》(简称“《试点方案》”)提出,“探索政府指导和公立医疗机构参与相结合的价格形成机制,充分发挥公立医疗机构专业优势,合理确定医疗服务价格”。贵州、安徽等省已发文明确,构建地方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工作机制。本市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尚未构建起多方参与的动态调整机制,市区联动不足。经调研,多家医疗机构和区级医卫部门表示,只能被动接受定价,无主动参与并提出建议的渠道,对价格调整工作机制不甚了解。
为此,朱红委员建议:
全面梳理调整本市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建议市医保局会同卫生健康等部门,在全市各层级医疗机构范围内开展排摸,梳理明显不合理、长期未调整、调价呼声高的项目,尽快予以调整,针对普通、高危人群等不同情况分类确定价格标准。加快落实国家医保局《立项指南》关于“各地结合实际做好对接落实,制定全省统一的价格基准”等要求,制定适应上海经济发展水平和医保基金承受能力、充分体现技术劳务价值、价格构成清晰合理的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和立项指南,加强对医疗机构的指导。
加快建立本市医疗服务价格常态化动态调整机制。建议市医保局会同卫生健康、财政等部门,加快研究建立本市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机制,明确主体责任、触发条件、规则程序、监督评估等各项要求和保障措施,畅通各级医院和医生等专业群体的参与路径和反馈渠道。充分发挥区级医疗卫生部门的桥梁纽带作用,定期收集区域内医疗机构、群众的诉求和意见建议。
积极落实国家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目前,国家医保局已在河北唐山、江苏苏州等5个城市和浙江等3个省份开展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试点方案》明确,未纳入试点的省份也可因地制宜开展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上海应积极争取列入下一批试点城市,更要提前布局,研究制定《上海市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