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国两会开幕在即。
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和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将分别于3月5日和3月4日在北京开幕。
3月2日,连任在沪全国政协委员抵京出席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此前,60名新任在沪全国政协委员已于2月26日抵京参加全国政协新任委员培训。3月3日,在沪全国人大代表也陆续启程前往北京。
来自九三学社上海市委的2位全国人大代表和8位全国政协委员,肩负着履行职责、参政议政的神圣使命,奔赴这场春天的盛会,期待他们在全国两会上发出“九三”好声音!
据媒体“解放日报·上观新闻”统计,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共125名,102名在沪全国政协委员中有7名两院院士。这其中,来自九三学社上海市委的院士就有4位,他们是葛均波、钱锋、陈义汉和樊春海。
两会“好声音”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原副主席、上海市委原主委,上海市政协原副主席赵雯的提案,聚焦文旅产业的IP法规建设。赵雯说,伴随着文旅产业的发展,文旅IP的重要性日益彰显。例如,2023年春节,以年文化为代表的“西安年”成为了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文旅盛宴,文旅IP作用巨大功不可没。未来,文旅产业需要与IP紧密结合,加快文旅IP法规建设迫在眉睫。她建议要加快文旅IP相关立法,加强对文旅IP的保护与监管,推动文旅产业走向世界。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院长、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建议立规限制反式脂肪酸摄入。他说,在中国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跟死亡率较高,应当控制反式脂肪酸的摄入,从上游对疾病进行干预。葛均波还提出“一拖六”理念,即把健康生活、急救等知识融入小学教育,让孩子再教给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常委、上海市委主委,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流程制造智能调控技术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钱锋表示,当前我国工程教育存在高端领军人才短缺、关键核心产业人才培养质量亟待提高、人才培养与新兴产业发展需求脱节等问题。他建议,加快工程学科结构调整和专业知识体系再造,探索多元化复合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跨学科培养方式,加强一流师资队伍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医学与生命科学部主任,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院长陈义汉表示,受限于严格的品种管控,多数三甲医院不允许药品外购或临采,新药面临难以进院的窘境,在惠及患者“最后一公里”折戟。陈义汉建议相关部门能在“限抗令”政策方面,给予新药准入支持和政策松绑,从临床实际需求出发制定、更新配套政策,同时完善评估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转化医学研究院执行院长樊春海关注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他说,当前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存在政策不够细化、高质量创新性成果供给不足、转化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他的提案将聚焦如何疏通科技成果转化堵点,进一步理顺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表示,将关注人民城市建设和美育教育,“我将围绕校园开放如何服务公众,校园展览、演出等文艺资源怎样惠及市民等主题建言。”同时,美育教育也一直是廖昌永关注的重点。如何在招生工作中发掘更全面的音乐人才,学校如何培养更多让人民放心满意的艺术家?他将带着这些思考赴京履职。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特聘教授黄勇平认为,长三角城市群在科创领域能实现资源互补。上海的优势在于基础研究,而长三角部分城市在空间纵深、产业落地等方面更具资源优势。“各城市如能在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中差异化布局,就能贯穿从基础研究、应用转化到产品落地的全产业链,实现长三角协同创新。”他建议,“接下来可针对长三角面临的重大科技问题、形成有组织的基础研究,解决其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技术问题,带动长三角科创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