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内要闻 > 要闻动态

结晶映甲子 初心照未来 | “从里程碑突破到未来前沿探索”人工全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六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成功举行

发布时间: 2025-09-29 来源: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卓越中心 作者:  摄影: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卓越中心、九三学社市委宣传部

9月23日,为纪念人工全合成结晶牛胰岛素60周年,传承与弘扬“献身、求实、团结、奋进”的胰岛素精神,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北京大学联合举办“从里程碑突破到未来前沿探索”人工全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六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共同回顾那段光辉的科研历程,缅怀前辈们的丰功伟绩,展望科技创新的美好未来。

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分子细胞卓越中心研究员张永莲、王恩多、徐国良参加会议,九三学社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詹咏应邀参会。大会共有8位中国科学院院士,3位人工全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工作亲历者、7位亲历者家属,以及上级单位、主办单位及相关合作单位的领导、专家和青年学生等近700人参加。

人工全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诞生于上海市岳阳路的“320大院”。1965年9月17日,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前身之一)、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现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北京大学三家单位协同攻关,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具有与天然分子相同化学结构和完整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这是继1828年从无机物出发人工合成首个有机分子尿素后,人类在揭示生命本质的征途上实现的里程碑式新飞跃,在生命科学发展史上具有永恒的意义。

会上,张永莲作为人工全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亲历者代表发言,她曾担任大兵团作战时期胰岛素B链后8肽合成组小组长。张永莲生动回顾了当年生化所全所一盘棋的攻关场景,深入分析阐述了该项目的成功经验和历史意义。她说,正是社会主义举国体制的保障、跨学科大协作的优势和科研人员自力更生的奋斗精神,成就了人工全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这一中国科学史上的丰碑。面对当前国内外形势,更应借鉴胰岛素攻关经验,给予科研人员长期稳定支持,鼓励自由探索的同时,更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组织跨学科、跨单位的协同攻关,为AI时代再现人工全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辉煌成就,为世界生命科学发展作出新的中国贡献。

相关阅读:

60年前,他牵头的“601”计划为全人类实现突破→

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邹承鲁之女邹宗平与王恩多、刘默芳2位“九三”女科学家聚首,共同缅怀和纪念这项历史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