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内要闻 > 要闻动态

王应睐:他与人工合成胰岛素 | 聆听“贤”声 逐梦科学⑯

发布时间: 2023-10-16

为深入开展“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结合全市统战系统“机关建设年”,九三学社上海市委“聆听‘贤’声 逐梦科学”音频作品(第一季)以社市委机关工作人员与社员手拉手的形式全面启动!

音频作品以《九三学社上海先贤》(第一辑)中收录的25位“九三先贤”的传略故事为基础,通过讲述前辈们的人生故事,带领更多社员了解和学习他们爱国为民的奉献精神、追求民主的道义担当、勇攀高峰的科学态度,在新征程上展现更多新作为。

今天,由九三学社崇明区委王雨璐和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宣传部李轩为我们讲述中国近代生物化学科研事业的主要奠基人、九三学社社员王应睐与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故事。

先贤故事

他与人工合成胰岛素

你知道吗?浩渺宇宙中,有一颗闪闪发光的小行星,是以一位“九三先贤”的名字命名的,它就是“王应睐星”。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抗生素生产和生化研究几乎都处于空白状态。1965年和1981年,我国在人工合成生物大分子领域分别取得重大突破并保持世界领先地位,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分别首次完成具有生物活力的人工全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和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两项重大基础性工作。而这两个协作组的组长,就是王应睐。两项研究分别获得1982和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然而,在获奖名单里,却没有出现他的名字。人工全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成就也曾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

经何梁何利基金评选委员会推荐,由紫金山天文台提名,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于2021年5月14日同意,将355704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王应睐星”。他的名字将永久镌刻在绚烂的科学星空中!

今天,跟随我们一起来听中国近代生物化学科研事业的主要奠基人、九三学社社员王应睐与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故事。

1869年,德国医学院学生兰格尔汉斯在毕业论文里描述了我们今天所说的“胰岛”,并且推测说,这些岛状细胞团可能是分泌激素的。后来又经过几代科学家的努力,牛、羊等动物胰岛分泌的“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逐渐得到学界确认。1889年,受到俄国科学家巴普洛夫的启发,两个德国科学家梅林和明科斯基开始探索胰腺在消化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他们在一次实验中推断了胰脏与糖尿病的关联关系。1953年,英国人桑格由于测定了牛胰岛素的一级结构,并完成了胰岛素的纯化工作而获得195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1958年6月,在中科院生化所的一次高级研究员座谈会上,王应睐等9位科学家决心攻克英国科学家桑格完成一级结构测序工作的牛胰岛素,提出了“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的蛋白质在中国实现”的目标。经过充分论证,人工合成胰岛素项目被列入1959年国家科研计划,国家机密研究计划代号为“601”。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为对外保密起见,好多与此项目有点关联的研究成果都不发表有关论文。

1959年1月,人工合成胰岛素工作正式启动,生化所联手北大,由北大合成21个氨基酸组成的胰岛素蛋白A链,生化所负责 30个氨基酸组成的B链。相关研究单位共派出300多名科研人员和大学师生协助攻关。

但当时作为上海生化所所长的王应睐看到,这样的大兵团式运作,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却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1960年7月底,他终于鼓起勇气向中国科学院党组领导谈出了自己的想法,说人太多没有好处,专业不对口的起不到什么作用。他的建议得到了上级认真的考虑。1961年,国务院原副总理聂荣臻到生化所视察时表示:“你们做,再大的责任我们承担,人工合成胰岛素100年也要搞下去。”

1963年,王应睐担任人工合成胰岛素协作组组长,组织协调与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北京大学的合作。1963年8月,生化所、有机所、北大在国家科委领导支持和协调下再次协作,决定由北大合成A链的前9肽,有机所合成A链的后12肽,生化所仍然合成胰岛素B链的全肽,并承担A链和B链的组合工作。

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后,1965年9月17日清晨,生化所、有机所、北京大学化学系三家单位的研究人员汇聚到生化所,观察到人工全合成牛胰岛素结晶出现在实验室显微镜下,与天然牛胰岛素一模一样。随后通过“小鼠惊厥实验”证明,人工胰岛素的生物活性达到了天然胰岛素活性的80%。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人工牛胰岛素的合成,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顶级科学期刊《科学》也在第一时间注意到中国的胰岛素全合成,在1966年的报道中着重指出,“西方两位学者在重组二硫键被还原拆分的胰岛素(无论是天然的还是合成的)两条肽链并恢复其生物活性方面遇到了困难,是中国人率先改进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

1973年底,杨振宁致函中科院郭沫若院长,称自己准备提名生化所、有机所和北京大学代表各一人合得1974年诺贝尔化学奖,但由于当时政治原因,中科院和外交部拒绝了这一好意。1978年,杨振宁再次向邓小平表示,自己愿意为胰岛素合成提名诺贝尔奖。同年,美籍华裔逻辑学家王浩也提出相同提议;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化学奖委员会还写信给生化所所长王应睐,要求他推荐诺奖候选人名单。为此,钱三强组织并主持召开了人工合成胰岛素工作总结评选会议,成立了以童第周为首的17人评选委员会,对候选人进行无记名投票。在选出钮经义等4名代表后,考虑到其他因素,最终决定由钮经义代表全体研究人员申请诺贝尔奖。然而由于某种原因,我国这项科技成果并没有获得1979年诺贝尔奖。

1978年,“人工合成牛胰岛素”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1982年又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我们的“九三先贤”,他们的身上都有一种独特的使命感,这是一种不断攀登、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如今的我们,更应该大力弘扬爱国、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展现“九三先贤”的光辉事迹,以此教育后昆,助力“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