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敢干、资本敢投、企业敢闯、政府敢支持——“敢”是推动科技创新的要诀。1月10日,上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举行预备会议,与会的代表们聚焦这一话题,道出不少建议。
九三学社社员、市人大代表、中石化上海海洋石油局石油地质首席专家杨彩虹尤为关注政策体系所释放的协同能力,强化长三角科研攻关共同体,“长三角是国家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目前上海已建立起部分国家重点实验室,因而有条件有必要以国家实验室为龙头,牵头建设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强化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一体化,打造全球领先的世界级科创中心。”
她认为,数据治理和标准建设是打破壁垒、促进要素流通的关键抓手,“譬如在长三角建立统一的数据库,标注数据的研究动态,反映更为全面的实际情况,各有侧重形成合力。同时加快构建世界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和区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网络,为取得重大原创突破提供有力支撑。”
政府部门及政策的协同力也应体现于实现人才的合理流动。她表示,应突破工作地、工作单位和工作方式的限制,消除因区域间行政壁垒造成的合作障碍。强化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资格互认机制,对跨区域流动的人才给予岗位聘用、职称晋升、培养选拔、服务保障等同城待遇,使高校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在区域间顺畅流通,形成共建共享的区域创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