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九三学社社员、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教授陈捷团队开发的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现场测产会在金山区吕巷外镇示范基地举行。经专家实测,水稻在应用生防菌剂、农药减量30%的情况下,增产达4%以上,达到了全量施用化学农药的增产水平。
水稻是上海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常年发生的稻纹枯病、稻瘟病和稻穗腐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病虫害,给水稻安全生产造成了很大威胁。在病虫害防治中如何提升“农药和化肥双减”等绿色防控技术创新和应用水平,已成为水稻产业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因此,开发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融合的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陈捷团队在上海科技兴农项目的资助下、在上海交通大学金山教授工作站和九三学社上海交通大学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在金山区吕巷镇示范基地主要开展了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和三元生防菌剂应用技术示范。示范结果表明,上述技术不仅可增产,且对稻纹枯病、稻穗腐病、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防治效果明显。
今年上半年,陈捷团队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重干扰,4月至6月期间先后带队或组织研究生和企业技术人员深入金山区和松江区等三个示范基点40余人次,示范和推广生物防治技术为核心的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及化学农药减量化使用技术集成系统,探索科技联合攻关、科研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相结结合的产教融合新模式,终于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进一步示范和推广高水平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新技术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