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这一天,对于九三学社社员、药师李浩来说,是平凡而普通的一天。
早上,他来到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药剂科,从事关于儿童神经内科的临床药学工作。晚上下班回到家,他是一位丈夫,和一个三岁孩子的爸爸。待夜深人静时,他会打开电脑,上传几条最近撰写的社情民意信息:《关于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码的建议》《建立紧急药品快速递送通道的建议》《麻醉注射制剂空瓶回收与集中销毁的建议》……
许多个深夜,李浩都用这种方式持续地为药品安全、医疗问题发声,履行参政议政职能。这样的夜晚,并不平凡。
说起李浩,许多社员对他并不陌生。他是九三学社上海市委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还在社内被亲切地称为“信息小王子”。他撰写的社情民意信息,不仅“产量”高,采用率也很高,有百余篇被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市政协、市委统战部、九三学社中央采用,更曾获得中央领导和上海市副市长批示。他连续两年获得“九三学社上海市委信息工作先进个人一等奖”,主持的相关课题荣获2018年度九三学社上海市委“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
听“九三”故事长大的真学霸
从小,李浩就“认识”九三学社,听过许多“九三”故事,因为他的父亲就是一名九三学社社员。“家父一直教导,要多关注民生问题,要踏踏实实做事。”真正与九三学社结缘,是在大学时代。李浩本科和硕士就读于中国药学领域的最高学府——中国药科大学,这里曾走出过10位两院院士和一大批药学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我们学校的很多学术泰斗都是九三学社社员,像药物化学界的彭司勋院士,中药学界的徐国钧院士,药理学界的戴德哉老师,药剂学界的平其能教授。作为教师,他们治学严谨、见解深刻;作为社员,他们积极建言献策、参政议政,深深影响着‘徒子徒孙’。”
“我一心向往‘九三’,下定决心,一定要加入。”本科毕业后,李浩边攻读药理学硕士,边在江苏省人民医院药剂科做临床研究课题,期间连续两年提交入社申请书。“第二年,组织终于把我‘录取’了。”
继承了前辈优良的“九三”基因,李浩在学校表现优异:综合成绩始终名列前茅;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资助;“江苏省三好学生”、中国药科大学“优秀毕业研究生”、“感动校园十大人物”……
硕士毕业后,他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药剂科,成为了一名药师,先后在静脉药物调配中心、门诊药房、病区药房等轮转锻炼,后到临床药学组从事神经内科临床药学服务并参与临床研究中心的研究工作。工作以来,他撰写了学术论文40余篇,主持课题8项。李浩还有不少发明创造,像用于儿科用药的自动切药片机、用于圆形药片分割的带标识结构的瓶盖等。他以第一发明人身份获得国家专利授权3项,申请发明专利2项。2017年,李浩获得上海市“优秀青年药师”荣誉。
“信息小王子”修炼记
在学生时代,李浩就是一个热爱思考和研究的人,善于在生活和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建议。现在,他也把这股劲儿自然地迁移到了参政议政上,撰写信息、建言献策成为他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药科大学首任校长孟目的先生曾说:‘从事制药者,须具济世之怀,方可不负此项使命。’对我来说,‘济世之怀’可能太大了,不管是做药师,还是建言献策,都是想让生活更美好吧。”他热爱参政议政工作,源于这样一份初心。
2019年,李浩参加临床药学分会2019年全国学术会议,李浩在自己撰写的论文壁报前。
2012年,李浩入社,撰写了第一条社情民意信息。时至今日已经第九年。翻看他写过的信息,大到加强药品战略储备、改善药品监管机制,小到药品电子监管码管理、医疗机构窗口塑料袋发放,可谓“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每个信息背后都有一个小故事。”他还对儿童安全和用药问题特别关注:《关于儿童医院门急诊灯光照射强度的建议》《设立儿童专属药品补贴,鼓励生产儿童专属药品》……他撰写的信息,共有144篇被九三学社上海市委采用,15篇被市政协采用,3篇被市委统战部采用,15篇被九三学社中央采用,1篇得到中央领导批示,1篇获得上海市副市长批示。
李浩(右二)在2018年市政协大会上与九三学社社员合影。
用做科研的认真精神写信息
然而,这些耀眼的成果并非一蹴而就。高质高量的信息撰写背后,是多年的不懈探索。得益于随时思考,随时记录,李浩总结出一套独特的信息撰写和信息系统管理方法。
在基层工作时,一本写信息的专属小本子,是李浩的信息撰写“1.0时代”。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了问题、有了灵感就随手记下,不管是在地铁里、火车上,还是在工作间歇,回家后再将其整理、细化。后来到窗口部门工作,信息撰写升级到“2.0时代”,他有了“九三”专属U盘。“那时许多信息都是先写好,存在U盘里,在状态还不错的后半夜,集中整理、分析、上传。”李浩幽默地说。
之后,撰写的信息越来越多,如何将自己思考过、撰写过和正在撰写的信息统一管理起来,成了一个新的问题。“这篇信息有没有写过?这篇信息被采纳了吗?每年写的信息有多少被采用了?”进入信息撰写“3.0时代”,他不仅有了一个信息专属笔记本电脑,还发明了一套信息的系统管理办法。他创新使用Endnote软件来系统管理社情民意信息,“这本是一款用于文献管理的软件,用它来管理写过的所有信息,‘社市委采用’‘社中央采用’‘市政协采用’……采用篇数、信息名称、信息内容,全都一目了然,极大地提高了写作和查阅效率”。
李浩用来写信息的专属笔记本电脑。
有了量的累积,怎么实现质的提升?李浩也颇下了一番功夫。一开始,他遇到问题就写,却总抓不住精髓。“2017年,我参加了社市委参政议政培训班,学到了如何站在政府的立场上思考,与政府开展有效的交流,知道了政府的需求是怎样的,也学到了如何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这要感谢“九三”各位老师的培育,他们的专业指导是提升信息质量的关键。”
“撰写社情民意信息,要求短小、精悍、针对性强,反应问题要迅速、及时。”他总结道,“要搞清楚问题是什么,问题发生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机制,问题是如何产生的,有没有解决的办法。要有这样一条逻辑主线。全部想清楚了,我才会开始写。”
“最重要的一点,是将参政议政工作与本职工作相结合。”在本职工作中,做科学研究需要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来发现问题、得出结论。社情民意的撰写也是如此,只有通过客观的数据调研、整理和分析,才能够发现问题的根本所在,进而得出客观的结论,才能够向政府提出有理有据的建议。从自身的专业出发,将相关论文、专利、课题调研,与撰写社情民意信息相互促进、相互转化,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社情民意的质量。
2017年,李浩根据社会热点“疫苗事件”撰写了《建议构建多中心随机药品抽检和冷链药品物流实时电子监管机制》。李浩提到,目前采用电子系统实时监管药品的方法,仍会存在监控盲区,而利用机械装置监控药品冷链,就可以更好地避免药品中间环节的造假。在得到上海市副市长批示以后,李浩对此项技术进行了专利申请,并获得专利授权。
2018年,李浩在完成社市委参政议政年度课题《药品战略储备的研究及建议》的相关调研之后,深入探讨,延伸课题《基于药品电子追溯体系的地方药品战略储备机制研究》也正式获立为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十四五’规划平行研究课题面上项目”。
翻看李浩的朋友圈,最近更新了一条:“几年时间,点坏5个鼠标,敲坏4个键盘,掉了数不清的头发……2019年共提交了45篇信息,全部被社市委采用,市政协、市委统战部和社中央共采用16篇次。1篇联名信息获得中央领导批示。希望能为逐步解决问题、改善现有环境做些贡献吧。”
李浩身上具备的,是一种深入骨髓的认真精神。在学习、生活、工作中,以及在参政议政的履职中,这股认真精神,都得到了一以贯之的体现。
用做科研的认真态度写信息,用对自己和身边人负责的认真态度面对生活,这也是许多像李浩一样的青年“九三人”共同拥有的品格。他们正在用自己的行动践行初心,用自己的力量贡献社会,他们正在传承着“爱国、民主、科学”精神。
李浩(右一)与同事们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