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九三学社社员、莎车县第八批援疆干部熊伍军
今年2月22日,浦东新区九三学社社员,时任上海市东方医院院长助理、消化内科主任医师的熊伍军积极响应党中央的援疆号召,肩负着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委、区政府和新区人民的重托和希望,毅然放弃优越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告别爱妻与9岁的儿子,开始了新疆莎车县人民医院的三年援疆医疗工作。在航班上,他写诗一首:“三年援疆行医路,一生沪喀两地情。此去路途虽艰辛,百倍信心捷报频”,立志不辱使命。
熊伍军来到喀什地区莎车县人民医院后,担任了副院长、医疗队领队工作。援疆医疗队一行9人在他的带领下,迅速适应了莎车的生活环境及工作环境。作为医疗队领队,熊伍军认识到队伍的团结与安全是开展援疆医疗工作的基础,他制定了团结合作、严守纪律、安全第一的工作方针,以纪律律人、以情感人,铁的纪律下有援友间的兄弟温情,很快将队员们拧成一股绳。“7·28暴恐事件”发生后,在前方指挥部、分指挥部及大后方的亲切关怀下,熊伍军带领医疗队迅速稳定了情绪,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不信谣、不传谣,坚守工作岗位,积极投身到抢救和处理伤员的工作中,成功抢救及处理伤员21人次,他42岁的生日也是在救治患者中度过的。
入疆以来,医疗队开展新技术、新项目6项;开展手术470台,抢救危重患者326人;至孜热甫夏提塔吉克民族乡开展医疗义诊1次。组织开展教学查房19次,科内及全院性业务学习39次,提高了县医院临床业务水平,“上海援疆医生”得到了院领导和同事的称赞、赢得了患者的信任。
莎车县消化道疾病多发,因此熊伍军把消化内科专业学组的建设视为工作重点,从人才梯队培养、教学培训、消化内镜操作、规范化诊治等多方面不断推进。4月30日顺利开展首例结肠镜检查,结束了该县无肠镜检查项目的历史,填补了此类医疗技术的空白。48岁的维吾尔族买买提?萨迪饱受粘液血便、腹痛症状之苦近1年,由于以前莎车县未开展结肠镜检查,未能明确诊断并接受有效的治疗。患者得知县医院可以开展结肠镜检查后,来院就诊。熊伍军给患者进行了结肠镜检查,明确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并制定了规范的治疗方案,患者症状得到了有效的缓解。患者在病情好转后,激动地说:“感谢莎车县人民医院的医务人员!感谢上海援疆医师!”
熊伍军致力于消化内科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变输血为造血”。5月28日在消化内科病区开展了规范化教学查房,参与医师约30余人。通过此次规范化教学查房,参与医师一致认为在临床疾病诊治思维、体格检查、病史采集及疾病诊治进展等方面受益匪浅。他还有序开展消化内科疾病诊治指南讲座,举行全院业务学习1次,科室业务学习5次,推进消化疾病的规范化诊治。他注重医院新职工的培养,积极参与医院新职工岗前培训工作,讲授“消化内镜操作”、“疾病诊断步骤与临床思维”,“腹部CT读片”等课程,教学效果良好,受到了新职工的欢迎。他注重临床科研,指导科室医师撰写论文2篇。共同的努力结出了硕果,科室消化学组人才梯队逐渐形成,科室1名医生当选为新疆自治区消化内科学组委员。
坚持用技术、爱心和责任心为广大患者服务。熊伍军手机24小时保持通畅,夜间病房一旦有急危重患者,只要电话响起,总会在第一时间赶到病房,成功抢救了多例危重患者的生命。51岁的阿尼乃姆?伊米尔因“持续性中上腹痛1天”急诊来医院,夜班值班医生电话要求会诊。熊伍军迅速赶到病房,带领值班医师一起,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完善实验室检查和上腹部CT,确诊为急性胰腺炎,制定周详的诊疗方案。在熊伍军和科室医师的共同精心治疗下,患者顺利康复出院。
熊伍军积极参与医院的建设,为医院的发展出谋划策,建立起以疾病为中心的诊治模式。莎车县食管癌多发,熊伍军在胃镜室对患者进行内镜诊治时,一旦胃镜检查明确为食管癌患者,即与消化外科紧密合作,使患者得到有效、快速和便捷的治疗,极大方便了患者的诊治。
2014年7月20日,由浦东新区区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冯伟一行13人组成的浦东新区党政代表团来到县医院慰问援疆医疗队;9月22日至25日,由新区卫计委党政办副主任许靖、上海市东方医院副院长许朝辉等一行9人组成的上海浦东新区卫计委培训团慰问援疆医疗队;熊伍军汇报近期工作情况后,得到了代表团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对于将来工作的开展,熊伍军充满了信心,他选择了奉献与担当、选择了责任与坚守,在南疆开启了人生新的一页,展现了新时代援疆干部的美丽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