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身建设 > 社史钩沉

送别任老

发布时间: 2009-07-28 作者: 苏怀一

    从3月26日的《新民晚报》中缝,突然见到了任钧教授逝世的讣告,顿时楞了一下,心里则说:“啊!任老怎么走了”。脑海里就浮现出他老人家慈祥和善的面庞,一付黑色玳王冒眼镜端正地架在眉宇之间,步履稳健,说话斯文,一付文质彬彬的老知识分子形象,闪耀在我的眼前,……。
    任钧同志是我社早年社员,上海解放前就和九三上海的领导同志一起参与爱国民主运动。1952年曾任九三上海分社第三届理事会成员。他是原左翼联盟的成员、诗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即致力于新文化运动,先后参加党所领导的革命文学团体“太阳社”、“创造社”等。留学日本时,建立了“左翼东京分盟”,和日本进步作家共同活动。1932年回国后担任“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组织部部长,并参与发起和成立了“中国诗歌会”,以诗歌为武器,投身爱国抗日的伟大斗争。曾出版《战歌》、《后方小唱》等部诗歌、小说,其讽刺诗《冷热集》为诗坛开拓了一新的领域。
    抗日战争胜利后,爱国民主运动风起云湧,上海成了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知名人士汇集的中心,任钧同志积极参与了中共地下组织领导的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和反美扶日等正义斗争。1946年9月,他随周恩来、郭沫若、黄炎培、李维汉、茅盾以及我社褚辅成、笪移今、孟宪章、陈子展、王造时等228人组成筹委会,为被国民党特务暗杀的昆明西南联大李公朴、闻一多教授举办追悼大会。1948年6月,上海等地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美扶日运动,任钧同志和文艺界的巴金、丁玲、曹禺、郑振铎、陈望道、赵丹等114人联合发表《正告美国大使》的声明。其间,还在任教的学校中,巧妙地利用诗歌朗诵等方式向学生传播革命学说,鼓励青年们投入反蒋斗争的爱国行列。
    解放后任钧同志先后在上海音乐学院、上海第一师范学院及上海师范大学任教,学识渊博、教风严谨,桃李满天下。任钧同志热爱祖国、热爱文学事业,教学之余仍满腔热情地创作。开国大典时,他写了歌颂新中国的《全国人民齐欢唱》;抗美援朝时,创作了《当祖国需要的时候》和《走上国防前哨》两首歌,激励了无数青年踏上征程,鼓动了全国人民同仇敌忾的热忱。
    由于任钧同志淡泊名利,为人正直,不随波逐流,不趋炎附势,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因《胡风反革命集团》案件牵联,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文革”时期更是横遭迫害,身心被严重摧残,但是他无怨无悔,正确对待,始终默默地从事着文学研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终于获得了新生,解除了长期的精神枷锁,这时已近古稀高龄,他精神振奋,意气风发,继续走上讲坛,春风化雨,为培养新一代青年而奋蹄不已。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任钧同志满怀热情,积极参加九三和其它社会活动。出任过九三上海市委文史资料委员会委员,也参与了《上海九三》的编委工作。我就是在这个时候和任老再度相逢的。我们接触的机会不多,但从九三老一辈领导人卢于道、笪移今教授等的介绍中,知道了他的革命经历,使我倍加敬仰,而他质朴忠厚,平易近人的气质,尤其使人乐于向他请教。任钧同志谦虚笃实,从不炫耀自己的过去,更没有指责他人的幼稚而反唇相讥,显现了中国老一辈知识分子的特有风格。
    如今,任老不幸而去,享年94岁,是位近一个世纪德高望重的老作家、老诗人,为我们留下了不朽的诗歌创作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他是九三学社的光荣。我们为失去这样一位毕生追随共产党,献身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老同志和上海九三硕彦仅存的老前辈而感到无比悲痛,然而他的百年业绩和崇高品德又引为骄傲。诚如舆论界指出的:“任钧先生的逝世是中国文学界的一大损失”。 (2003/4)

上一篇:“九三”与“五四”的不解之缘

下一篇:杰出社员 知名教授著名病理学家谷镜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