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身建设 > 社史钩沉

我与九三学社的十年

发布时间: 2009-03-26 作者: 陈世益

    今年是我加入九三学社第十年,回顾往事,有许多感怀!十年前我刚从国外进修回来,在时任华山医院院长张元芳的支持下,历经层层选拔和激烈竞争,入选上海市医学“百人计划”,确立了我在运动医学领域的地位,写下我人生事业光彩的一笔。春暖花开的三月,我又被批准加入仰慕已久的九三学社,迈出了我政治生活中庄重的一步。
    作为九三学社的新成员,我怀着敬仰和好奇的心情去阅读她的历史,研究她的现在和将来。我坚信,继承九三学社优良传统,发扬科技优势,坚持“科教兴国”战略,积极参政议政,在中国这块土地上,九三学社将大有希望,日益兴旺。九三学社是以科学技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政党,在成长壮大的过程中,走过了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荣辱与共、肝胆相照的历程,为新中国的创立、发展和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中,九三学社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在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社组织聚集了不少卓有成就的专家学者、院士和许多德高望重的社会精英,正是这些前辈熠熠发光的专业业绩和高尚的人格品质,吸引着无数后来者紧紧追随。我就是在这种力量感召下加入九三学社的。 
    我是个爱做“梦”的人,我一直认为“有梦想的人,才有目标和动力”。我曾追梦加入这个具有光荣传统的组织,实现自己三方面目标。第一,通过加入九三学社,使自己有了制约和归属,行为上更能自律;第二,九三学社名医居多,以名医为榜样鞭策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第三,作为一名民主党派成员,我希望能有机会参政议政,参与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
    对九三学社的认识和敬仰,首先源于榜样的力量和人格魅力。早在大学期间,我的老师、中国著名的传染病学家、浙江医科大学校长王季午先生,就是一位九三学社社员。后来,因为从医的缘故,我又结识了不少九三学社的前辈名家,我一直对他们敬佩有加。在上海医科大学,更有许多如雷贯耳的医界权威都是九三学社社员,他们既是我的前辈,也是我的楷模,正是这榜样的力量吸引我加入了九三学社。
    “饮水不忘掘井人”,如今我在事业上取得了成绩,更要记住并感谢那些曾经帮助过我的朋友、老师和领导。首先要感谢我的入社介绍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支社主委徐麦玲教授,是她主动找我谈话,介绍我加入九三学社组织。我还要感谢九三学社市委,让我能积极参与社内的工作。我更要感谢社市委对我的培养和欣赏。在社组织的关怀下,在九三学社建社六十周年的重大日子里,我荣幸地被社中央评为“优秀社员”。
    “时势造英雄”,历史赋予我们这代人许多机会和责任,国家发展也为我们提供了走向成功的多条路径,九三学社不但搭建了施展专长的发展平台,如名医俱乐部、名家科普讲师团等,也见证了我个人这十年的人生历程。每当在专业上取得重要成绩或荣誉的时候,我总希望在第一时间与社组织分享。
    国内运动医学和微创外科近年来发展飞速。“运动促进健康”、“运动相关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等问题,正成为国民关注的热点。我个人在2000年获美国运动医学学院奖(ACSM)后,又入选国际运动医学联合会(FIMS)洲际旅行Fellow培养,在美国和澳洲接受专科医师培训并任职。2004年初,我受国家召唤从澳大利亚返回祖国服务,担任国际汽联F1中国首席医务官、摩托车世界锦标赛中国首席医务官、A1世界杯汽车赛中国首席医务官等,成为当今世界唯一集三大国际体育大赛于一身的首席医务官。2004年我获得了华山医院建院98周年首批颁发的“华山医院突出贡献奖”,这是对我多年来坚持运动医学学科建设、出色完成F1医疗保障工作的鼓励和表彰。2005年由我领导的上海第一家复旦大学运动医学中心挂牌成立,引起社会和媒体的关注,来自全国各地和美国、欧洲、亚洲等地的200余位代表参加了隆重的揭牌仪式。近年来,华山运动创伤和关节镜微创外科在医疗技术、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地位和社会影响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成效卓著,我个人年关节镜手术量也已超过800例,领先于国内同行,引起国内外同行的高度重视,我的名字已被写入“2005年上海年鉴”。在去年九月和十月,我又相继获得国内医学界非政府组织最高学术奖、第九届“吴阶平医学研究—保罗•杨森药学研究奖”和中国医师协会第三届“国际内镜医师—恩德斯奖”。
    近年来,在国际组织和国内外重要学术团体内,我也担任了一些重要职务,这些对上海运动医学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具有重要意义,包括国际汽联(FIA)医务委员、国际摩联(FIM)医务委员、A1国际医务委员、亚洲运动医学联合会(AFSM)执委等。1995年和2000年,我两次被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授予“全国体育科学先进工作者”称号,并担任了国家“863计划”纳米生物医药技术评审委员等。
    无论是缘分还是机遇,九三学社见证了我十年的发展与辉煌,我与九三学社从此结下了不解之缘。然而,成绩只代表过去,机会仍需要积极把握!愿我们大家的事业能借助九三学社的平台,更上一层楼!

上一篇:一位敢说真话的科学家走了深切悼念我社前辈邹承鲁院士

下一篇:我国现代妇产科学的奠基人记九三学社杰出社员王淑贞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