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内要闻 > 要闻动态

余㵑:烧伤面积90%!一场与微生物的战斗 | 聆听“贤”声 逐梦科学⑪

发布时间: 2023-08-24

为深入开展“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结合全市统战系统“机关建设年”,九三学社上海市委“聆听‘贤’声 逐梦科学”音频作品(第一季)以社市委机关工作人员与社员手拉手的形式全面启动!

音频作品以《九三学社上海先贤》(第一辑)中收录的25位“九三先贤”的传略故事为基础,通过讲述前辈们的人生故事,带领更多社员了解和学习他们爱国为民的奉献精神、追求民主的道义担当、勇攀高峰的科学态度,在新征程上展现更多新作为。

今天,由九三学社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委员会李培勇和九三学社上海市委研究室张越群为我们讲述我国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一代宗师、九三学社社员——余㵑抢救上钢三厂“钢铁战士”邱财康的故事。

先贤故事

烧伤面积90%!一场与微生物的战斗

1958年5月26日晚,上钢三厂一车间吊铁水的钢包刹车失灵,11吨高温(1300℃)铁水瞬间倾倒在地并引起爆炸。炉长邱财康两个胳膊和腿的皮肤都没有了,浑身像焦炭一样。9个伤员立即被送往广慈医院(现瑞金医院)抢救。

邱财康的烧伤面积达89.3%,其中23%是重度烧伤。在多位医学专家的努力下,邱财康度过了危险期,但他的右腿感染了绿脓杆菌。烧伤专家史济湘和整形专家张涤生等认为,一旦细菌进入血管会危及生命,建议截肢。但时任中共二医大党委书记刘永波提出尽量保住邱财康的右腿,瑞金医院党总支书记金伯钢也提出:既要保腿,也要保命!于是,他们来到二医大向细菌学方面的专家余㵑教授求助。

当时,各种抗生素及可以应用的措施全部都采用了,大多数医生都赞成锯掉右腿来保住他的性命,但余㵑教授却不赞成这一“丢车保帅”的做法。因为任何微生物都有“天敌”,凡是有细菌的场所,就可能有相应噬菌体的存在。

如何才能找到与邱财康身上的菌体配对的噬菌体呢?余㵑发现,绿脓杆菌常见于人体和牲畜的排泄物中,而针对配型的问题只能用大规模采样的方法。余㵑大胆地把这一想法向二医党委作了汇报,院领导随即采纳了余㵑教授的建议,发动全校师生搜集绿脓杆菌的噬菌体。

据相关人员回忆:“当时学校党委指示下达后,大家锁定了浦西龙华郊区的粪坑。余教授叮嘱我们,要找老的粪坑,越老越好。当时,近百人分成若干个小组连夜分头去掏粪坑。经过了20多个小时的奋战,大家终于将装满了粪水的瓶瓶罐罐带了回来,当时真是臭气熏天,连眼睛都睁不开。余㵑教授马不停蹄地带着我们开始对样本进行细菌分离,最后终于在大量的样本中找到相应的绿脓杆菌噬菌体。整个微生物教研室连续奋战了7天7夜,终于培养出了一批绿脓杆菌噬菌体……我们就拿着样本到上海生物制品所,请他们协助大规模地培养。大概过了三四天后,我们才积累了足够的噬菌体液。”

邱财康事后回忆说:“当时我的腿被吊起,被装满药液的大塑料袋包裹起来,我夫人和一个小护士一整夜轮流摇晃药水……第二天早上,塑料袋里的脓水就像‘豆腐花’一样,腿上绿色的脓液却不见了,这条腿就算保住了……我们非常感谢当时医院的党委书记和余㵑教授,否则我这条腿是必锯无疑了。”

在抢救邱财康同志的过程中,余㵑教授以科学的态度、开放的思维,创造性地提出了采用噬菌体来“以毒攻毒”的办法,在当时甚至是现在都堪称是医学上的奇迹。

交大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副院长郭晓奎在余㵑教授的实物档案展上介绍当年抢救邱财康事件时认为,在重新看待噬菌体控制感染的问题上,余㵑教授几十年前提出的噬菌体策略在当下仍有指导意义。抢救邱财康成功后,整个过程被拍成了纪录片《生命的凯歌》和故事片《春满人间》,余㵑教授也一直被后人称颂。他在回忆这一段往事时曾深情地写道:“这一成果使我终生难忘,我深切地认识到只有在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走群众路线,发挥广大群众的力量,知识分子的知识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余㵑教授是我国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奠基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首任所长。他严谨勤勉的治学态度和无私奉献的崇高医德为我们每个“九三人”树立了榜样,他的故事是我们传承发扬爱国、民主、科学精神的最好教材。

上一篇:顾翼东:“敢于做前人没能做好的工作!” | 聆听“贤”声 逐梦科学⑩

下一篇:追忆“中国血防先驱”苏德隆: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