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内要闻 > 要闻动态

杨彩虹:人工智能会不会抢人类工作岗位?

发布时间: 2023-01-09 来源: 上海科技报 作者: 耿挺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一些机械重复和可智能化的工作岗位正在去人工化。而各行各业对人工智能的需求大增,却要求有更多高素质的人工智能行业从业者。面对这一情况,九三学社社员、市人大代表杨彩虹认为,在人工智能不断深入应用场景的今天,职业教育需要进行相应改革。

人工智能让职教专业设置过时

有关人工智能抢占人类工作岗位从而导致人类失业的担忧,自打人工智能诞生以来就一直存在。有专家预测,“人工智能有50%的概率将在未来45年内在所有工作中超越人类,在120年内使所有人类工作自动化”。但是,也有专家认为,人类因此可以从事更高级的工作,就如同技术进步总能带来更多的新工作岗位需要人类。

杨彩虹认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职业教育专业同样需要进行改革。她从一项网上开展的“人工智能背景下院校专业发展的调查问卷”中发现,一些流程化、标准化以及重复化的岗位将被人工智能机器人取代,对应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堪忧;如今很多岗位对数字信息技术类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对一些陈旧的、程序化的技能要求越来越低,这使得原有的专业培养计划显得陈旧,不适应市场需求;新型的职业和岗位正在不断涌现,而很多职业院校缺乏相关专业设置。

适度超前设置新专业

职业教育该如何适应不断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杨彩虹建议,关注在人工智能背景下,市场对人才需求的新变化,职业院校要适度超前设置新专业。

职业院校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趋势,根据人才需求的新变化,适时进行专业调整,专业设置要适度超前。在设置新专业时,不但要考虑当前的市场需求,更应考虑在人工智能背景下若干年后的市场需求。作为人才市场中的买方,企业界人士或行业协会人士对人才需求的类型和规格最为熟悉,学校可以根据他们提供的信息及时掌握劳动力市场人才需求变化。职业院校设置新专业时,需对行业未来需求进行综合分析,作出科学预测,同时要考虑到新专业建设的周期性,只有这样才能开设有活力的新专业,满足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与此同时,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专业设置的宏观调控,增强规范性和科学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组织职业院校开展专业设置的专项研究,并组织专家对其所开设的专业进行检查与评估,从而增强专业设置的规范性和科学性。重点督查专业设置是否围绕地方主导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特色产业的发展需求,是否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以及在深化课程改革,推进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和产学研结合等方面工作的进展情况。

上一篇:代表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充满信心和期待!

下一篇:上海,如何为创新开启“快速通道”? ——朱云建言上海科创中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