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身建设 > 社史钩沉

他为消灭血吸虫病作出了巨大贡献

发布时间: 2019-11-14 来源: 《九三学社上海先贤》第一辑 作者: 苏竹君 阙之玫

  上海刚解放半年,当时的第三野战军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召开上海医务界领导人士会议,宣布成立“沪郊血吸虫病防治委员会”,并委任苏德隆为副秘书长。

  从此苏德隆告别了他所熟悉擅长和钟爱的微生物学,特别是抗生素的研究,投入国家和人民急需的血吸虫病防治研究。他组织动员上海沪宁、沪杭沿线医务人员为部队战士突击治疗,患病的战士全部恢复健康,开赴抗美援朝前线。为此,部队授予苏德隆“名誉教育主任”称号并发给证书。接到证书,苏德隆深有感触地说:“这证书比我在牛津大学得到的博士文凭还要珍贵和光彩!”

  回到他任职的上海医学院后,苏德隆转任刚成立的公共卫生科主任,全身心地投入到血吸虫病的研究中。当他看到我国有千千万万的农民兄弟仍然受到血吸虫病的蹂躏,便决心继续把自己的主要精力用在防治血吸虫病的研究工作上。他把农村看成是一个“天然实验室”,进行各种有意义的观察和实验。他经常深入到血吸虫病流行地区调查察看病害情况,徘徊在有钉螺的河沟两旁观察钉螺生态习性;到农家访问,调查疾病流行情况,并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完成了血吸虫病感染方式与钉螺分布的调查、钉螺生态学与灭螺方法的研究、人粪尿血吸虫卵杀灭方法、血吸虫病感染的个体防护等多项研究,我国南方13个省(市)血吸虫病流行地区处处留下他的足迹。多少个不眠之夜,他在苦苦思索着如何消灭血吸虫病,偶有心得便马上从床头柜中取出常备的纸张记录下来,每一项成果都是他呕心沥血的结晶。

  1957 年,苏德隆被聘为全国血吸虫病防治委员会副主任,在他领导下成立的血吸虫病研究室,科研工作一直延续至今。

  1965年,苏德隆受中共中央血防领导小组办公室派遣,带队研究城镇地区消灭血吸虫病问题。他选择上海市青浦县朱家角镇作为开展城镇灭钉螺的试点,率领一支 30 余人的血防小组开展工作。这里血吸虫病灾害严重,钉螺不计其数,年年用药灭而数量不见减少;年年开展治疗而病例未见降低。通过挨家挨户的调查和对钉螺分布的详细分析研究,发现干燥的石面不适宜钉螺爬行、觅食和产卵,于是苏德隆根据血吸虫病流行特点和钉螺孳生规律,采取了以改造环境、消灭钉螺为主的综合性措施,提出了“毁其居,灭其族,防止其流入”的城镇灭螺方针。他亦亲力亲为,发动群众义务劳动,抽干河水,铲除浅滩,喷药灭螺,重砌石岸和河埠,在短短的几个月里便基本消灭了钉螺,修整了河道,加固了房屋;与此同时,治疗病人也取得进展,治疗一个康复一个。经过多年监测,朱家角镇终于彻底消灭了血吸虫病,千年古镇焕发了青春。

  苏德隆在《中国血吸虫病生态学》一文中,从生态学角度探讨了血吸虫病的传播规律和防治对策。他研究了各种环境对人及钉螺的影响,从村庄结构、居民接触疫水的行为及水、土、温度、光照等自然因素对钉螺分布的影响与作用,并以生态学观点,分析了中国兴修水利与血吸虫病疫情扩大的问题,最后阐述了血吸虫病防治的远景,为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指明了方向。他的有限灭螺或区域性灭螺的理论,对我国控制血吸虫病起了重要作用。

  “文革”期间,苏德隆在遭到残酷迫害的时刻,仍惦记着南方13个省(市)人民的健康,担心疫情回升、急性感染血吸虫病和大肚子患者会再次出现。他白天“劳动改造”时偷偷搞实验,晚上回家读书、研究,还发动夫人和女儿一起做实验。在这期间,他完成了氯硝柳胺防御血吸虫尾蚴的研究,并依此完成了造价低廉的“防蚴衣”“防蚴笔”两项发明。“防蚴衣”布料经泥磨、水冲数万次,露天悬挂数月,室内保存 20 余年,仍能防御血吸虫尾蚴侵入。;防蚴笔”仅仅几分钱一支,但效果显著,涂擦皮肤后虽经泥浆摩擦,8小时后仍有特效。吉林省广大农民曾用于预防稻田皮炎,湘、皖、浙三省农民用于预防日本血吸虫病,援非人员用于预防埃及血吸虫病,都取得了很好效果。上世纪70 年代后期,世界卫生组织、美国海军及英国剑桥大学纷纷来函,索取样品、了解配方及洽谈转让技术事宜。

  为了消灭广大湖区、山区钉螺和血吸虫病,苏德隆于 1982 年又和同事一起着手研究灭螺缓释剂、家畜血吸虫病治疗剂,为全国防治血吸虫病继续作出贡献。1985 年 11 月,上海市宣布消灭了血吸虫病。为表彰苏德隆在防治血吸虫病方面所作的卓越贡献,中共上海市委血防领导小组追授他为先进工作者并追记大功一次。

上一篇:王应睐与人工合成胰岛素

下一篇:王德宝的“核酸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