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身建设 > 社史钩沉

他一生做了上千例尸体解剖

发布时间: 2019-07-18 来源: 《九三学社上海先贤》第一辑 作者: 谷伯起

  谷镜汧自幼好学,1925 年夏留学回国后,谷镜汧进上海崇德医校任教。翌年,赴北京协和医院任助教。他原学的是德语,协和则以英语为主,但他下苦功夫自学英语,边用边学,迎难而上,并在以后留美、上海医学院任教时自学强化。在医学业务上,谷镜汧追求精益求精。

  据谷镜汧的后人介绍,小时候,母亲曾对他们说:“你们爸爸只要有解剖做,饭可以不吃,觉可以不睡。”他一生亲自做了上千例尸体解剖。早年,他不分昼夜,独自一人,从吴淞乘火车赶到市区红十字会医院(今华山医院)停尸房进行尸检。抗战时期,在重庆歌乐山时,条件十分简陋,尸检房只是一间泥土房,远离医院荒山坳的小道旁,人迹罕至。许多尸检是在半夜,在煤油灯或一二只手电筒下做的。有时,他饿了咬几口馒头,喝几口水,擦擦汗,接着做第二、第三例,连着干十来个小时。他总是有兴趣地边干边讲解,吸引着许多临床医生和高年级医学生前来听讲。

  为了争取尸检,谷镜汧不止一次为死者“披麻戴孝”,以求得死者家属的谅解。20世纪50年代,一次大年初一,乡下送来一例尸检。解剖结束后,谷镜汧亲自净洗尸体,穿衣入殓,送上回程的汽车。他说:“死者为科学奉献了一切,为后人造福,我们应以人道 主义 相待。”

  1955年3月14日,他 立下“解剖志愿书”,此志愿书曾刊载于1955 年《大众医学》。谷镜汧在报刊上多次撰写文章,呼吁重视尸检工作。他发动签名活动,促进社会知名人士志愿捐献遗体,重视和推动遗体捐献活动。他还在上海市政协会上多次发言,申述开展尸检工作的重要意义,得到各级领导的支持,取得临床医学专家的密切配合。由于有这样的先辈,谷镜汧所在的上海医学院教研室的尸检工作和遗体捐献至今从未间断,也为今天上海市的遗体捐献工作奠定了基础。

  在尸检中,谷镜汧十分强调:检查务必周密不可疏漏,观察必须细致、到位。有一次,解剖一例多发性肝脓肿,肝门脉区严重粘连的病例,他坐在高凳上细致地逐一分离粘连的组织,沿胆总管向上探查,发现一侧肝管内有一灰色小条索,分辨不清是什么结构,他用镊子轻轻地拉了一下,原来是一条已经死亡的蛔虫!这一发现让谷镜汧很高兴,他脱口而出:“哦,原来是这万恶的东西在作怪!”原来,这是一例因肠道蛔虫经十二指肠壶腹逆行,钻入胆总管、肝管引起多发性肝脓肿病例。又有一次,一例风湿性心脏病,解剖发现肺内有多处出血性梗死,在检查了两侧髂静脉和下肢静脉后,也找不到血栓的痕迹。最后,经组织切片进一步证实是肺动脉内膜炎症引起的血栓形成。

上一篇:陈植与“中苏友好大厦”

下一篇:周志宏与上海交大机电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