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身建设 > 社史钩沉

她创办了我国首家儿童医院

发布时间: 2019-02-22 来源: 《九三学社上海先贤》第一辑 作者: 苏基杰

  1937 年上海中山医院建院时恰逢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专家访华,经富文寿先生介绍与波士顿儿童医院联系后,苏祖斐获邀赴美进修。不久“八一三”事件爆发,苏祖斐决定放弃赴美进修机会,留在上海为难童服务。

  1937 年 12 月,富文寿先生组织了难童医院,邀请苏祖斐主持医务,我国首家儿童医院从此诞生。

  当年尽管是在战时,但苏祖斐还是将医院运营正规化。她亲自制定查房制度和病史、医嘱、化验、膳食等制度,以保证难童膳食营养,她每天两次查房,周末和节假日也不例外。

  难童医院创建时有 100 张床位,每天经收容所送来的难童病患有五六人,且病情严重,日均死亡人数达一至两人,一个月下来死亡难童达60人。一开始大家茫然无解,经过分析,确认儿童营养问题是主要因素。找到原因后,苏祖斐创导用豆浆补充营养,她为此捐赠 200 银元购买电动磨浆机,在难童医院车库建立豆浆站,每天自制豆浆送到难民收容所,使难民得到营养补充。

  由于营养不足,坏疽病、角膜破裂和脚气病时有发生,在一年时间内医院收治脚气病患者达 200 余例,苏祖斐又捐赠 300 支维生素 B1,救治了不少难童。当时有一成衣铺的学徒,年仅8 岁,入院时手脚麻痹,开始以为是小儿麻痹症,后经苏祖斐诊断为脚气病,经维生素 B1注射后,次日便大见好转。此病例后来苏祖斐写成论文发表在《中华医学杂志》上。

  1940 年,随着难童逐渐返回家园,富文寿先生邀请上海各界知名人士组织董事会,将上海难童医院与另一难童医院合并,更名为上海儿童医院,由苏祖斐任医务主任。。由于正值战争年代,医院改组时困难重重。改组不久,原医院业主把房屋出售给浸礼会,浸礼会即通知医院限期一年内迁出。经四处奔走终于在香山路找到一所房屋。

  接着就是筹措资金。由于苏祖斐为亲友等看病不收礼,故获得捐款两万元。新中国成立后,该医院改名为香山路儿童医院,以区别于上海市儿童医院。

  当时医院很难聘请到医师,好在当时苏祖斐在上海同德医院任教,有多位医师经常来参观学习,苏祖斐就每周六下午给他们讲课,他们帮着写病史,毕业后做实习医师,最终留用了数位医师,班底逐步建立起来。珍珠港事件爆发后,北京协和医学院、上海医学院及圣约翰大学毕业的医师也陆续来院工作,一时阵容整齐,声誉鹊起,医疗质量可与当时任何一家教学医院媲美。

  1945 年抗战胜利,富文寿先生赴美前指定苏祖斐代理院务。经董事会批准,医院开始向礼会募捐,以补经费不足。由于当时货币天天贬值,捐款也无济于事,职工工资每两周要调整一次,但还是不能解决问题。大家齐心协力,做好医疗工作,无一起医疗纠纷发生。当时善后救济总署上海分署分发救济物资,分署负责人委托苏祖斐负责分发奶粉。本来苏祖斐想通过此事可以收集到大量婴儿体格测量数据,谁知罐头奶粉大量送达,院子太小无法应付,只能来人就发,也不用带孩子,苏祖斐自己家人孩子很多,却没有去领过一罐奶粉。虽然数据没有收集到,却带来了大量的就诊病患,业务好起来了,经费积累也快速增长。考虑到员工生活的艰苦,医院决定在 8 月、1 月和春节各加发一个月的工资。故老员工说,苏院长当家可以领 15 个月工资。在苏祖斐的主持下,医院还对院舍重新油漆一新,买了许多煤、油,五百匹白棉布,结余 140 两黄金、7000 美元和等量的法币。同时员工的伙食也得到了改善,食堂越办越好。由此可见,苏祖斐不仅是一位医学专家,也是一位优秀的企业家。

上一篇:董承琅在“六院”

下一篇:汤定元院士的三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