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个奇妙的旅程,有时看似既定的轨道,常常会因为偶然的机遇而发生意想不到的转变。13年前的暑假,经一位朋友介绍和一次难忘的面试,我告别讲台,走进陕西北路186号九三学社上海市委机关,开始了一种全新的工作和生活,并从此与九三学社结下不解之缘,认识结交了许许多多九三人。
刚进九三学社上海市委机关工作时,我还不是九三学社成员,对九三学社组织和成员情况了解甚少。由于主持社市委宣传处工作,近距离接触社市委领导,有机会列席、参加社市委各种重要会议和活动,加之经常下基层,使我对九三学社的光荣传统、性质任务,尤其是高举“民主和科学”旗帜,保持党派特色,逐渐有了较深的认识。
我在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工作期间,耳闻目睹九三学社在参政议政方面发挥着愈益显著的作用。面对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新形势,社市委积极组织成员开展调查研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群体作用,每年社市委都会提出一批高质量的提案,而担任全国、市、区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社员在各级人代会和政协会议上提出的议案、提案、建议和意见达到相当数量。每年“两会”后,社市委总要将社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两会”的议案、提案、意见和建议汇编成册,发至各基层组织,还及时通报有关部门办理提案的答复,并加强跟踪调查,以推动提案付诸实施。在我的印象中,上海九三学社有一个“提案大王”罗宗英,他那时是市政协常委、市府参事,他在市政协七届三次、四次和五次会议上,分别以提案总数20件、21件、39件连续三次被誉为“提案冠军”。1994年2月,市八届政协二次会议期间,他又递交了20件书面提案,继续保持“冠军”记录。在他递交的提案中,有4件提案被上海市政协评为优秀提案。我曾以《“提案冠军”罗宗英》为题,在光明日报上撰文介绍他不辱历史使命,积极参政议政的动人事迹,产生一定的影响。
九三学社人才荟萃、精英汇聚。社员们除了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默默奉献外,还特别热心为社会服务。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社会上许多人唯利是图,凡事离不开“钱”,但九三学社许多成员却放弃节假日休息,义务为人民大众举行科技、法律、医务咨询,并以此为乐,让普通百姓感动、称谢不已。办学堪称是九三学社的强项,九三学社利用自己的优势举办了各种社会培训班,开办了各种学校,为社会输送了各方面的人才。
党派刊物是党派宣传的阵地和窗口,也是联系基层及成员的纽带和桥梁。我至今难忘与宣传处几位同事在朝西的一间办公室里伏案写稿、改稿的情景。那时,办公条件差,没有空调,没有电脑,我们几个人在闷热的陋室里排版、校对,有时衣服被汗水浸湿,手上、腿上被蚊子叮咬,都浑然不知。每当新一期散发着油墨香的刊物问世时,我们当编辑的总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和发自内心的喜悦。我进机关工作时,正值九三学社上海市第七次社员代表大会闭幕不久,在社市委的支持下,我们将“九三上海社讯”更名改版为“上海九三”。许多社员说,改版后的“上海九三”更有看头了。为及时传递社内信息和动态,我们又创办了“九三沪讯”小报,受到了社员的热情支持和普遍好评。《九三中央社讯》1992年第12期专门撰文,以《更新观念,改变文风》为题,对“九三沪讯”予以充分肯定,社中央秘书长刘荣汉还特地来信称赞“九三沪讯”办得好,并向有关编辑人员致谢、致敬,这无疑是对我们莫大的鼓励与鞭策。
由于工作关系,我有幸结交了许多良师益友,一些九三学社老前辈不仅无私奉献、诲人不倦,而且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是我学习的楷模;广大社员热爱、关心组织,把九三学社看成自己的“家”,积极参与社组织的工作和活动,为九三学社增光添彩,这些都值得我大写特写。为了宣传“九三人”的精神、风采和业绩,我们在“上海九三”社刊上开辟了“九三人”专栏。为了宣传九三人的精神和业绩,我曾冒着酷暑和严寒,骑着自行车四处采访,然后一遍又一遍地伏案修改,采写的过程也是我学习和接受教育的过程,可以说,在九三学社市委工作的几年也是我创作的高峰期,正是“九三学社”这个光辉的名字始终督促我进取和前进!我已记不清我在社市委工作期间采写过多少九三人,如今,只要我一闭上眼睛,我的眼前就会浮现杨� ⒙�鹤绂、严东生、沈灏等教授满腹经纶、诚挚坦率的形象,就会想起黄若舟、俞天白、袁国英、卢琪辉、陈玉堂、桂兴华、徐幸、杨学进等锲而不舍、乐在贡献的人生篇章,就会对高宝兴、马烈勋、朱若兰、刘冠中等人艰难创业、孜孜不怠的精神由衷钦佩。当《上海青少年科技报》编辑希望我在该报宣传介绍九三学社科学家时,我欣然答应。我在该报开辟了一个“科学家谈21世纪”的专栏,先后有20多位九三学社科技、医务界著名人士,通过我的访谈介绍,为广大青少年科技爱好者所熟悉了解。在九三学社建社50周年前夕,社市委编印了一本《我与九三》的小册子,作为社庆50周年的献礼。我是该书的责任编辑,虽然离开九三市委机关已近十个年头了,但我一直珍藏着这本小册子,每当我在灯下重读这44篇朴实无华、充满激情的文章,不仅令我感到亲切振奋,而且给我以无穷的鼓舞和力量。
今年9月3日是九三学社建社60周年纪念日,回首重温本人在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工作的一段经历,我为加入九三学社感到欣慰自豪,我对曾经一起工作过的机关同事和基层宣传委员充满了思念。我不禁想起在社市委机关欢送我奔赴新工作岗位座谈会上,谢丽娟主委代表社市委对我深情的祝愿:牢记九三人的精神和组织的温暖,在新的岗位为社增光添彩。虽然我现在只是一名普通社员,但我决心不断学习,时刻铭记九三学社的责任和使命,积极参加社的活动,为我社多作贡献。我也相信,在“民主与科学”的大旗下,在社中央和社市委的带领下,九三学社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和科技服务等方面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我社的明天将更加辉煌!